理查德·波斯納,先後以最優生和年級第一名畢業於耶魯大學英文係(1959)和哈佛大學法學院(1962)。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助理、聯邦政府律師、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68)、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1969)和講座教授。1981年齣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區上訴法院法官至今(1993~2000年任首席法官),同時擔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高級講師。
波斯納是法律經濟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同時也是“法律與文學”和實用主義法學的領軍人物。他的著作眾多,輻射廣泛,有所謂“一個人的智庫”之稱;他的法律學術和實踐重塑瞭美國的法學和法律。
“他是著述最豐的聯邦法官,前無古人。任職上訴法院、仍屬最高産的法學傢之列,同樣前無古人。如果以引證率測度影響力,那麼當仁不讓,波斯納是在世的最有影響的法學傢。”(勞倫斯·萊西格語)
文學、學術、音樂、藝術和電影創作中的剽竊是一個魅惑著西方文化景觀的爭端問題,在本書中,美國最富影響力和爭議的法律學者之一理查德·波斯納法官對剽竊問題做齣瞭簡明、生動、令人耳目一新的考察。暢銷小說作傢J.K.羅琳和丹·布朗、知名曆史學傢多麗絲·凱爾斯·古德溫和斯蒂芬·安布羅斯、哈佛法學教授勞倫斯·揣伯、查爾斯·奧格裏崔、初齣茅廬的小說傢卡薇婭·維斯瓦納坦:這些人都曾被指控過剽竊——對於智識財産的盜竊 ——由此激發齣的種種專傢意見在媒體上廣泛傳播。但是,到底什麼是剽竊?這個內涵齣名地含混的語詞的含義,作為跨越時代的曆史與文化變遷的後果,是如何發生演變的?剽竊行為到底是愈演愈烈瞭,還是僅僅由於技術進步而變得更容易發現瞭?現如今的錶達性作品市場如何影響瞭我們自己對剽竊的理解?真的存在“隱藏的記憶”嗎——一種對他人作品的無意識的、非故意的盜用?剽竊者的神秘動機和古怪藉口是什麼?剽竊這種“罪過”觸發瞭哪些形式的懲罰和赦免?某些特定類型的剽竊可能有什麼益處?本書對這些糾纏的問題多有討論。
《論剽竊》激人思辨、富於洞見,論說異常清晰、直率,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分析性傑作,是“美國最偉大的二十位法律思想傢之一”(《法律事務》)、一位以智識探險和勇於破除偶像著稱的傑齣法官的作品。
http://www.ideobook.com/669/posner-little-book-of-plagiarism/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著作,通俗易懂。没有像国内法学教材一样大部头,即使是《法律的经济分析》也是如此。我喜欢这本书,是很快可以看到结局,我宁愿花上几遍重复看,也不愿意一本书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书大约看了三遍,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怎么做到的。第一遍看下去,...
評分TO四哥: 看到你说波斯纳大神在这本书里卖萌,忍不住购得一册把玩之。萌点倒是不多,但感触却是不少,兹列举如下。 搞学问搞出名堂的人大抵有两种:一种是痴人,钻在牛角尖里,死了或者有一天钻破了便天下皆知,比如大多数数学家;另一种是牛人,似乎没有他们未涉足过的领域...
評分前言 近年来,学者、教授、作家的抄袭剽窃丑闻层出不穷,许多社会名人被控告剽窃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剽窃的代价之高,足以将人拉下神坛,使其个人形象及名誉毁于一旦。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剽窃行为在发生。如此剽窃的原因是什么?剽窃行为如何认定?为何有些剽窃行为引发了法...
: D913.04/3142-2
评分很有現實意義的小書一本。
评分解釋的比較清楚瞭。還希望看到創造發明專利的討論。
评分2010-7-20,讀畢,波斯納曾提到美國左派易寬容剽竊,而右派大佬剽竊,也齣現右派集體支持的局麵。可惜之處在於,看完後還是不明白剽竊和模仿之間的界綫在哪裏?也即重述到什麼程度纔不構成剽竊。D913.04/*312,政法館藉書處
评分這版中文翻譯有問題,錶述不明確的地方太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