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男,汉族。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目前任职于某公司项目总监。
自认为死心眼一根筋,对于探索未知事物总是有无尽渴望。从学龄前就已经有了至今仍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为什么?”成年后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学科。21世纪以来又开始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
2004—2008年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并加工整理出了这本书的内容。
“我从未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鼓励并欣赏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疯子。但是,我很欣慰。”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看到两个好友都是在看或者想看这本书,于是也去找来看了。比较失望。 作为一个在精神科工作的人,我自认还是有点资格说点三道个四的。 当我看到介绍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这句话,联想到此书的副标题“国...
评分有自诩喜爱心理学和科幻内容的人向我推荐这书,我果断从屏幕一头呸了他一脸。这本所谓的访谈实录,不过是一本经不起推敲的对话流小说。专家弱智,幻想民科,漏洞过多。更令我愤怒的是:居然有2W+的人评了四星以上。作者是聪明的,猎奇而不加考证地相信别人的人越来越多。太多...
评分在网上看到别人分享的帖子看了几个故事,觉得很有启发性,于是奔波着去买到这本书,还亲自跑到武大的《武汉大学出版社》去买,虽然说没这本书卖(当时就有点奇怪),最终在乐淘书店买到了。 开始真的对此书报很大的希望,我学理工的,对心理学有些许知识,对哲学略知一二,喜欢思...
评分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么多人看完说自己也有这种那种的同感,自己可能有隐性精神病,大概是看到作者把里面的精神病都渲染成天才,怪才,疯才,各种人才。 书商为了炒作不要脸的把此故事定位成纪实,我敢说作者完全没有去过精神科,整个故事就是作者自己自问自答的YY,不是我爱打击...
评分有自诩喜爱心理学和科幻内容的人向我推荐这书,我果断从屏幕一头呸了他一脸。这本所谓的访谈实录,不过是一本经不起推敲的对话流小说。专家弱智,幻想民科,漏洞过多。更令我愤怒的是:居然有2W+的人评了四星以上。作者是聪明的,猎奇而不加考证地相信别人的人越来越多。太多...
1.有明显虚构成分的书请不要说成是访谈手记。 2.采访的病人都太高端,成天琢磨终极宇宙,有自己完整的逻辑和世界观,我不相信精神病人都这么极品。3.一定要当做鬼故事去读,不然看完准成精神病。
评分从第一个访谈开始,用了两天的时间发疯版的读完,怎么说呢?意犹未尽。面对这些所谓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思维逻辑严密到一环扣一环,从哲学到宗教、从传统物理学到量子力学,他们的关注与思辨令捧着书的正常人汗颜。我不停的在问自己,究竟是他们有病还只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少、太过肤浅?究竟什么才算是正常人?就是群体的认可?那究竟什么才算是精神病患者?只是被多数人定义了的一小部分?
评分带着了解精神病群体的期待看这本书,前几篇还像回事儿,越往后就变成鬼故事和科幻小说了,严重的被愚弄感,读书评才知道这本书最初不过是天涯上鬼话栏目的帖子而已。打着采访手记的旗号,利用精神病患的噱头胡扯,编辑和作者都十分缺德!
评分1.“目前任职于某公司项目总监” ——请问那是怎么有大段时间定期探访病人的?2.“成年后曾一度沉迷于量子物理”——请问那为何在《四维虫子》中又说自己恶补量子物理? 3.全书没一处说到自己采访的精神病院的具体信息,也没说到自己是经过多少次探访,如何定性分析。有的全是对话与些许动作的描述。4.过度神化精神病患者。书中一半的患者都知道自己身处精神病院,神智都很清醒,逻辑都很缜密。差别是,一半的患者被描写成多疑、神经质,另一半的被描写成傲慢不羁。 因此,作为同样死心眼一根筋的我,虽然很不想这样刻薄,但我有理由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性。
评分1.有明显虚构成分的书请不要说成是访谈手记。 2.采访的病人都太高端,成天琢磨终极宇宙,有自己完整的逻辑和世界观,我不相信精神病人都这么极品。3.一定要当做鬼故事去读,不然看完准成精神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