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昱宁,一九七五年生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十余年,业余译著逾百万字,包括《在切瑟尔海滩上》、《庭院中的女人》、《捕鼠器》等;曾在《万象》、《书城》、《人民文学》、《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海一周》等报刊上发表总共近四十万字的文化随笔及微型小说,著有《女人一思考,上帝也疯狂》。
本书收录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对于外国文学、外国文化范畴内的作品、现象、人物的记述、解读、评析与思考。这些文字既具有一定的学术含量,又注意以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面貌示人,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质。
有些在万象上看过的 写的都是我感兴趣而且有些了解的人和书 读的时候的感觉就是such reading could be educating and entertaining
评分最初是从哪位作家笔下知道了黄昱宁这个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自从看了她的第一本书就喜欢上了这个……作者,到如今终于把她的三本随笔集全都看完了。 说是随笔,却绝不是以第一人称单数为主的碎碎念,篇篇都是信息量巨大的资料文,每一篇内容不变,只需换个形...
评分人说黄昱宁字里行间全是“不知道”,我想这评的是她的态度,而不是她的索证;作为文字曼妙的翻译者 ,黄昱宁对笔下作家的作品、文风、流派如数家珍;相映成趣的,则是点缀其中的轶闻八卦——这些浓缩 着的露珠,印证出黄氏笔下传主们的两个世界:在内,作家、画家、学者、...
评分遇到《一个人的城堡》是偶然,是在料峭春寒的二月底,素雅的封皮,不张扬的书名,就如一树倔强的梅花在坚韧执着地要给我们以惊喜。 她当然不是那种“兀自开着小悲喜”的女子,而是如深海般远阔致远,从黄昱宁的名字中我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 大海,表面的千变模样已经足够令...
评分遇到《一个人的城堡》是偶然,是在料峭春寒的二月底,素雅的封皮,不张扬的书名,就如一树倔强的梅花在坚韧执着地要给我们以惊喜。 她当然不是那种“兀自开着小悲喜”的女子,而是如深海般远阔致远,从黄昱宁的名字中我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 大海,表面的千变模样已经足够令...
写得真好!比如写E.B.怀特的那篇。可能会冒犯黄老师的一个不恰当类比:一个不那么刻薄的毛尖。后半部分略水。我站在门口,夕阳很默契地洒下来,我攒足了凭吊的情绪,到底哑然失笑。那些婉约的叹息已经烂俗到毫无想象力,我还有必要添上一笔吗?
评分忙于复习就看了一篇 好吧我估计身边也有很多人分不清马克思和马尔克斯、、
评分《书里香》部分堪值五星,用小说/笔记的形式记录不一样的文学评论,难得的是不掉书袋,即使提及轶闻,也充满书卷气;文字功底扎实,涉猎甚广,各种典故轻轻松松信手拿来;后面三部分稍嫌单薄,因简短难以触及内里;总体观感很棒。可读性极强。
评分《书里香》部分堪值五星,用小说/笔记的形式记录不一样的文学评论,难得的是不掉书袋,即使提及轶闻,也充满书卷气;文字功底扎实,涉猎甚广,各种典故轻轻松松信手拿来;后面三部分稍嫌单薄,因简短难以触及内里;总体观感很棒。可读性极强。
评分最喜欢第一辑《书里香》,黄昱宁笔下的作家其人其事,作家个人历程与作品解读映照,更兼有不时“捎带一笔”的八卦逸闻,有趣而有料。看她在《听来的电影看来的歌》中写拥有着一副“吹毛断玉、削铁如泥的好嗓子”的童自荣,想起多年以前童自荣在某城参加某电台的活动,居然在台上泣不成声,真是有种“英雄末路”的悲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