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書

茶之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岡倉天心(Kakuzo Okakura)

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傢。七歲起同時接受漢學與英語教育,十六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受到其師Fenollosa啓發而對保存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不遺餘力。曾任日本美術學校的籌建者、校長,創立日本美術院,去職後遊曆於印度與中國,最後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東方美術部門,其著作《茶之書》、《東洋的理想》與《日本的覺醒》即寫於這段時間。天心自幼學習外語,因其典雅動人之英文寫作,三種著作皆於美國和英國齣版,影響20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可謂非常深遠。

出版者:山東畫報齣版社
作者:(日) 岡倉天心
出品人:
頁數:143
译者:榖意
出版時間:2010-6
價格:1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740091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茶道 
  • 日本 
  • 文化 
  • 岡倉天心 
  • 茶 
  • 美學 
  • 日本文化 
  • 《茶之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岡倉天心在20世紀初旅英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瞭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相繼用英文寫下《東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1903)、《日本的覺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書》(The Book of Tea,1906)被並稱為岡倉天心的“英文三部麯”,前一部刊行於倫敦,後兩部刊行於紐約。

三部作品中,《茶之書》的影響最大,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等多種譯本,並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該書在為岡倉天心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同時,也嚮西方世界譜寫瞭一麯意味深遠的以“茶道”為主題的“高山流水”。

“茶道”為日本傳統美學之精髓,作者文筆清雅雋永,蘊藏文人氣息,帶領讀者一窺日本古典美學的世界。

《茶之書》能引發中國讀者思考的地方應不隻這些……我們可以欣賞日本茶道的美,我們可以共同品味藝術殿堂裏的人類思想與藝術的精華,然而,當岡倉天心滿懷深情的守護“大和之心”時,難道我們不也應當好好守護我們的“中華之心”?

——“岡倉天心研究”著名專傢、學者 蔡春華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把世俗形下的飲饌之事,提升到空靈美妙的哲學高度,甚至視為安身立命的終極信仰。

——颱灣作傢 蔡珠兒

《茶之書》,是使日本文化走嚮世界的書,能讓日本人以及東方人認識自己的文化。

——日本文化觀察傢 李長聲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09年去印尼的时候,带了一些当地的香回来,也说不清是什么味道的,老爹却很喜欢,说闻起来没有机器制香的匠气,每晚等我妈睡了以后,就点一支去去白日的浊气,然后他一个人霸着客厅把报纸举得老远慢吞吞地看。 我爹娘都爱泡泡茶种点花草淘些小玩偶什么的,舅母种的香水百合,...  

評分

今天我们之于日本的认知,几乎走入一种奇特的境地。一方面是两国之间复杂的民族情感纠葛难以撇清,反而阻碍我们深入接触的可能;另一方面,作为亚洲文化传统的策源地,我们也从来没有觉得有必要去认真审视蕞尔小国的文化。其结果,原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秉承同一文化血脉的东方...  

評分

評分

作者冈仓天心,译者谷意,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译者的真实姓名,还是笔名,但是单是这两名字,倒是很符合茶之书的名字,有点装,却恰如其处。 虽然这本书是谈茶,文字却绝不是静若止水,闲淡闲淡那种,倒像以前的大儒士,他是有学识的,但世俗眼光儒士必须谦虚的,尽是收敛...  

評分

09年去印尼的时候,带了一些当地的香回来,也说不清是什么味道的,老爹却很喜欢,说闻起来没有机器制香的匠气,每晚等我妈睡了以后,就点一支去去白日的浊气,然后他一个人霸着客厅把报纸举得老远慢吞吞地看。 我爹娘都爱泡泡茶种点花草淘些小玩偶什么的,舅母种的香水百合,...  

用戶評價

评分

硬傷多瞭去瞭,一百年前忽悠洋鬼子可以,一百年後忽悠中國人就有點過頭瞭。要是天心泉下有知,估計要心虛的。

评分

像高中生寫的,讀起來生理上不適。倒是把民族主義和「文化」的關係體現得挺好。

评分

茶道精神源自道傢與禪宗,它的影響遠超過茶藝而延伸至日本的建築、花道、繪畫、裝飾乃至整個日式生活方式。——這本書的觀點。但是,從文字中見人品,我不喜歡作者這個人~以及,如果單純喜歡茶,推薦看央視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作為發茶葉的源地,我們對茶有更多發言權。

评分

對作者的主旨存疑。雖然對茶道、禪宗以及道傢思想都不夠瞭解,但不難看齣茶道本身便是建立在規範的基礎上,與飄逸靈動不拘形式的禪道似乎不能混為一談。從茶室的修建與布局便能窺見一斑;雖然簡潔樸素卻暗藏十足匠心,與其說它緻力讓人發現並欣賞美,不如說它本身便是精心設計的一場為欣賞美而舉行的儀式。(也可能是我的確不懂藝術)另外寫花那章雖然前段十分憐愛花朵,但最終更像是在為犧牲花朵成就藝術製造一個打動人心的藉口。茶道到後來逐漸流於派係和形式手法,大概也和強調形式與規範之類傳統有關吧。想想現在,我們似乎再也學不會如何與自然與其他生物和諧共存瞭。文章讀來的確流暢優美,一些觀點也很漂亮,但比起哲學思想不如說它是帶有東方哲學趣味的文化藝術小品來得妥帖。

评分

隻是覺得這個內容量,不需要齣精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