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南京人,著名作家。1957年出生,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母亲姚澄是省锡剧团的著名演员,“兆言”这个名字,就是各取父母名字中的“姚”和“诚”的半边组合成的。
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获得硕士学位。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副主席,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收录作家叶兆言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物的散文三十九篇,作者无意去追求“绯闻”式的细枝末节,而是竭力捕捉人物的意蕴,品位人物身上所散发着的独特的文化味道。他用个人的眼光、温和的口气、品评的笔调写了三十九个旧时文人,上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下至苏青、张爱玲等江南才女,既有林琴南、闻一多、朱自清、吕叔湘等文学大家,又有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特殊的家世使作者离这些陈旧人物很近,他记述这些人物的文字,仿佛是谈论老邻居一般随意散漫,断然没有作秀般的怀念、致敬或叩拜,透露出日常的亲切感。这怕也是本书与其他一般性关于纪念五四人物的传记、揭秘文字的最大不同吧。本书既是作者的一部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同时也是一部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加上有点迂腐、俏皮的议论,作者阅读记忆中的历史文化人物走出了尘封的记忆,读着亲切,甚至也有几分感动。本书曾于2007年出版精装本,此次列入“叶兆言非虚构作品系列”又增加了《沈从文》、《钱钟书》、《傅雷》等12篇。
病卧斗室,眼见窗外景物沉浸在始终挥散不去的雾气中,灰涂涂地磨去了边缘与棱角。若非红绿灯的明灭,这一切像是在窗外摆放了一幅画,没有变化,没有生机。 背倚床头,四周除去挂钟秒针的走动便没有搅扰的声响,发黄的灯光缓缓洒下,不免氤氲着怀旧的情绪。在这个时候翻看《陈...
评分许多人对这本书评价不错,便买了。上下班的路上,在公交车上,就翻阅完了。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大部分篇目太浅,典型的轻阅读。 与作者的祖父叶圣陶先生有交往的人物,作者描述起来就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有些细微处不是其他人能感觉到的。其他的篇目则是水平一般。 ...
评分葉兆言的這本《陳舊人物》是由二十九篇散文組成,分別書寫近現代那些文化人物。如陳寅恪,齊白石,弘一法師。全都是些擲地有聲的名字,作者的祖父更是散文家葉聖陶,由他娓娓道來陳舊人物的故事或作故舊之事,實在是有吸引人之處。 近十多年,好像國內外都揪起民國熱。或許是...
评分想靠着本书深入了解那些泛黄的时光 离散的人物 那抱歉 真的选错书了 其实写的很有趣 闲散读来是很可以的 喜欢 那种简单的叙述 简单的印记
评分据说是专栏集腋成裘。卖弄典故罢了,并无新见地。 而卖弄典故也分上下品。这显然是下品,适合读了晚报就自诩“爱读书”的人士去闲磕牙。 文中周瘦鹃多次误做“周瘦鹊”。 所有的掌故大部分耳熟能详,而且不吝主题的需要和与所写人物有无太大关联,一律放出以愉猎奇读者, ...
虽是八卦,不失情趣,旧人旧事引人神往
评分叶兆言的小说我不曾看过,但这本小书是足够传世的。
评分翻了下,这书有趣。
评分前后的文章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写的。前面的文章多有好玩的掌故,生动有趣,虽然对笔下人物爱憎分明,但仍是恭恭敬敬的晚辈口吻。尤其是写陈寅恪和吴宓的两篇,十分打动人。后面的文章越来越戏谑轻浮,连“老家伙”这个词都用上了,把我吓一跳,宁愿相信叶兆言是写得太高兴一时手滑。
评分希望句芒的新书和这本一样温情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