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云:作家,制片人。
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之后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攻读国际关系,毕业后在英国从事电视制作,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导演的首部纪录片《半边天》讲述一家四代中国妇女的命运,获得瑞典“环球南北电视大奖”最佳纪录片奖。1997年,参与制作的《百年叱咤风云录》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大奖。由她拍摄、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以及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型专题片《秦始皇》《长城》《魅力中国》等在西方引起普遍关注。
2006年6月,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带领摄制组在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与八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拍摄制作了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该片2008年3月在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后,迅速被加拿大、德国、芬兰、西班牙、阿根廷、南非等近二十个国家电视台订购,并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地方台播出。
拍摄之余,也从事写作。2000年,她独身一人,从西安出发,沿着玄奘的足迹,走过中亚,走遍整个印度,用英文创作了史诗般的《万里无云》,图书被翻译成中文和另外8种语言。 2005年,中国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又以一年时间重走长征路,写出震惊西方的《长征》。在执导《西藏一年》中,将片中八位人物的故事记录下来,是为本书。图书于2008年3月在英国和同名电视纪录片同步推出,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本书从序言就很吸引人。从序言里看得出,作者是一位有思想又敢于行动的女性,单单可以自如的运用英语写作这点,就让我为她加分许多。在下雨的公车上,我开始读,没两天便读完了。本书像是她拍摄《西藏一年》纪录片的拍摄笔记,有她的见闻、幕后故事、对西藏文化的观察、对宗...
评分还是不错的,能够在江孜带上一年。从西藏社会的多方面让大家了解了一个真实的西藏和真实的西藏人。新中国成立50年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确实对西藏和西藏人是个大的改变。但是也保留着很民族的传统。
评分“作为纪录片的导演,我每时每刻都在发掘拍摄的对象” “我仍然希望拍到一个幸福的场面” “这里既不是想象中的香格里拉,也不是等待拯救的蛮荒之地” 或许对于西方读者和没有到过西藏,或者只是到西藏一些景点旅游过的人来说,这是本不错的反应西藏现实的书。就像纪录片所...
评分目前,关于西藏的表述主要来自两种声音。一种是大地回春,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万物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弥赛亚带领子民向天堂进发。另一种是阴云密布,家园被践踏蹂躏,中土处在毁灭的边缘,索伦魔君驱使着半兽人向夏尔逼近。两种对立的叙事相互交织,常常...
评分西藏,那个充满神秘,又令人向往的纯净之地~ 或许是好奇心使然,一直想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空气、阳光、广阔~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我说的是“读”,一字一句的在心中默读。只有如此,才能感觉置身其中,去看,去听,去体会,藏民们用身体会丈量虔诚的长度,丈量轮回...
作者在西藏江孜的一年,是日常生活的一年。她不接触敏感话题,也不追问当地习俗,常常三思而退,以免触及忌讳。她的敬畏之心控制了好奇心,最终为她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友谊。朋友数,斯疏矣,距离产生理解。这种调查方式或让读者觉得不尽兴,但起码呈现了一个80%真实的江孜。我想民族融合的过程除了扶助、教化与威慑,更需要这种有距离的敬畏之心。
评分作者在西藏江孜的一年,是日常生活的一年。她不接触敏感话题,也不追问当地习俗,常常三思而退,以免触及忌讳。她的敬畏之心控制了好奇心,最终为她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友谊。朋友数,斯疏矣,距离产生理解。这种调查方式或让读者觉得不尽兴,但起码呈现了一个80%真实的江孜。我想民族融合的过程除了扶助、教化与威慑,更需要这种有距离的敬畏之心。
评分几家人一年的记录。西藏,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不像《消失的地平线》里的那样,是真真实实的西藏。
评分几家人一年的记录。西藏,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不像《消失的地平线》里的那样,是真真实实的西藏。
评分敢做敢想,是adventure.敢想敢做,是勇气。冒险和勇气是我们最缺失的东西,光环不能拘束想法,善小理当为之,因为我们都是万物间的一名普僧。看完这本书,很想做些小事,去分享自己的一份关心给生活在圣山上的民族。比如,只是送去一些日常的消炎药,对他们也意义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