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她写出了20世纪最好的历史作品。以《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从1956年到1988年,她共出版了10部作品:
《圣经与剑》(Bible and Sword, 1956)、《齐默尔曼电报》(The Zimmermann Telegram, 1958)、《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1962)、《骄傲的城堡》(The Proud Tower, 1966)、《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71)、《来自中国的函件》(Notes from China, 1972)、《遥远的镜子》(A Distant Mirror, 1978)、《实践历史》(Practicing History, 1981)、《“荒唐”进行曲》(The March of Folly, 1984)、《第一次敬礼》(The First Salute, 1988)。
Joseph Stilwell, military attache to China from 1935 to 1939 and commander of U.S. forces and Allied Chief of Staff to Chiang Kai-shek from 1942 to 1944, was a man who loved China deeply, spoke its language, and knew its people as few Americans ever have. Using the life of Stilwell, Barbara W. Tuchman explores the history of China from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o the turmoil of World War II, when China's Nationalist government faced attack from both Japanese invaders and Communist insurgents. Her classic, Pulitzer Prize-winning biography of the cantankerous but level-headed "Vinegar Joe" is both an account of American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the experiences of one of our men on the ground.
1911-1945,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黑暗且又混乱的日子,国内关于这一段历史的书也很多了,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恐怕难得有很客观的观点,能有一本从第三方的角度出发、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中国的书,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可以拓展下思路。 这本书前面几章一直再讲史迪威的生平...
评分刊于《南都周刊》2016年第4期“失望之书”专题 巴巴拉·塔奇曼是美国著名的历史作家,她获得普利策奖的名作《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又译《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早在1985年即有了简体中译本,如今这已经是第4个版本了。很多中国人...
评分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书,据我所知,此前有过两个译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1985年译本,书名是《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个是重庆出版社1994年译本,书名是《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前两个译本出版的时候,反蒋的史迪威还是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形...
评分1946年冬天,南京蒋介石官邸,曾有一场悼念会。 我们无法知晓当时到场者的心情甚至心思,但据说这是一场小规模的基督教仪式,客人只有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与另一位美国人。除了蒋介石之外没有其他中国人出席,事后亦无任何宣传与报道。 对于一位为数寥寥的四星上将,...
评分哪怕日历翻过去一页,昨日就已然陷入了时间的迷雾。所谓真相变成了各自的解释,人们根据个人的经验选取听起来最合理的一条。如此,历史的真实周围插满了路标,只能逐一看过,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这种真实。而真实又有何意义?也许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观照今时今日的可靠坐标。 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