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她寫齣瞭20世紀最好的曆史作品。以《八月炮火》和《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兩次獲得普利策奬。從1956年到1988年,她共齣版瞭10部作品:
《聖經與劍》(Bible and Sword, 1956)、《齊默爾曼電報》(The Zimmermann Telegram, 1958)、《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1962)、《驕傲的城堡》(The Proud Tower, 1966)、《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71)、《來自中國的函件》(Notes from China, 1972)、《遙遠的鏡子》(A Distant Mirror, 1978)、《實踐曆史》(Practicing History, 1981)、《“荒唐”進行麯》(The March of Folly, 1984)、《第一次敬禮》(The First Salute, 1988)。
Joseph Stilwell, military attache to China from 1935 to 1939 and commander of U.S. forces and Allied Chief of Staff to Chiang Kai-shek from 1942 to 1944, was a man who loved China deeply, spoke its language, and knew its people as few Americans ever have. Using the life of Stilwell, Barbara W. Tuchman explores the history of China from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o the turmoil of World War II, when China's Nationalist government faced attack from both Japanese invaders and Communist insurgents. Her classic, Pulitzer Prize-winning biography of the cantankerous but level-headed "Vinegar Joe" is both an account of American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the experiences of one of our men on the ground.
一个叫巴巴拉.塔奇曼的美国女人,在空气中充满着“勇敢精神”、“乐观主义”和“对商业的鄙视”(苏珊.桑塔格语)的1960年代初的某个夏日,开着租来的雷诺车游迹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古战场上,近半个世纪前弥漫此地的硝烟即将在打字机的哒哒声里升起在历史著作《八月炮火》中。塔...
評分芭芭拉·塔奇曼平生最有名的作品即《八月炮火》,那是西方人说西方人故事,凭借于参战各方详实的文件记录,塔奇曼的成名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无非就是“临门一脚”,再加上成书时古巴导弹危机人人自危的冷战大背景之下,自然是一炮打响。但联系到本书,无疑可谓塔奇曼一生之败笔...
評分1946年冬天,南京蒋介石官邸,曾有一场悼念会。 我们无法知晓当时到场者的心情甚至心思,但据说这是一场小规模的基督教仪式,客人只有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与另一位美国人。除了蒋介石之外没有其他中国人出席,事后亦无任何宣传与报道。 对于一位为数寥寥的四星上将,...
評分一位美国人的中国故事 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由于种种原因,1911年-1945年的那段历史在如今的中国还不是非常清楚,去了解那段历史中发生的故事,外国人的传记成为了一个手段,《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提供的是美国人的视角,它以描写一位美...
評分我最近在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恰好看到了和菜头的一篇文字,原文在这里:http://www.hecaitou.net/?p=4902,因为有了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的所得,因此记下一点感想,本来这些感想是写在google share里面的,忽然觉得可以记录下来,因此,作为《史迪威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