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吉尔平•福斯特(1947—)
美国历史学家,曾担任哈佛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林肯历史讲座教授。200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校长,获选美国《时代》杂志2007年度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也是自1672年以来第一位没有哈佛学习经历的哈佛校长。她的著作包括《创造之母:美国内战期间蓄奴南部的女性》、《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等。她与丈夫现居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剑桥)。
读这本书,不得不数度中止。缓一缓,深呼吸。再读。 从死亡的角度来记录美国内战的故事,比直接记录战争的血腥更可怕。因为,死亡,是血腥的直接证据。 一共打了几场战?用了哪些战术?胜负如何?最终,都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流逝上凝结。 四年。75万人死亡。这个数字怎么看都怵...
评分读这本书,不得不数度中止。缓一缓,深呼吸。再读。 从死亡的角度来记录美国内战的故事,比直接记录战争的血腥更可怕。因为,死亡,是血腥的直接证据。 一共打了几场战?用了哪些战术?胜负如何?最终,都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流逝上凝结。 四年。75万人死亡。这个数字怎么看都怵...
评分 评分首发于【三联学术通讯】公众号,2020年3月26日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mSXmF4H5ccL-Ms3LOZE7A] 感谢三联学术通讯和王老师授权,转贴至此 美国历史学家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的《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一书的中译本早在5年前已经面...
评分一同事在微信上问我,看过《这受难的国度》否?我说,只是随便翻翻,还没有来得及细看,正在看王树增的《抗日战争》。实际上,我心里想,美国内战能死多少人?而中国内战死了多少人?他们若称作“受难的国度”,我们则毫不夸张地应该成为“人间地狱”了。如此说“受难”,是否有点矫...
原版更有感染力,情感与史实兼具的历史作品,得班克罗夫特奖也是有原因的。我钟爱美国历史,却忽略了一些牺牲,执着于一些壮烈。这段历史的惨烈唤醒了一些本质和基础的认识,也备有伦理道德的怜悯。不禁想起了欧文的《光荣之路》。有些战争后果的必然常常被光芒掩盖,这一个国家苦难的象征性实际上也是用尸体叠起来的。
评分原版更有感染力,情感与史实兼具的历史作品,得班克罗夫特奖也是有原因的。我钟爱美国历史,却忽略了一些牺牲,执着于一些壮烈。这段历史的惨烈唤醒了一些本质和基础的认识,也备有伦理道德的怜悯。不禁想起了欧文的《光荣之路》。有些战争后果的必然常常被光芒掩盖,这一个国家苦难的象征性实际上也是用尸体叠起来的。
评分wonderful historical work about the Civil War taken place in America in 19th century.
评分原版更有感染力,情感与史实兼具的历史作品,得班克罗夫特奖也是有原因的。我钟爱美国历史,却忽略了一些牺牲,执着于一些壮烈。这段历史的惨烈唤醒了一些本质和基础的认识,也备有伦理道德的怜悯。不禁想起了欧文的《光荣之路》。有些战争后果的必然常常被光芒掩盖,这一个国家苦难的象征性实际上也是用尸体叠起来的。
评分wonderful historical work about the Civil War taken place in America in 19th centur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