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居仁(1434—1484),字叔心,號敬齋,餘乾縣梅港(現屬江西)人。明朝理學傢。生於明宣宗宣德九年,卒於憲宗成化二十年,享年五十歲。幼時聰敏異常,時人謂之“神童”。稍長,鬍居仁從安仁乾淮遊先生學習《春鞦》,日韆言。他興趣廣泛,博覽群書,左傳公羊、諸子百傢、楚辭漢賦、唐詩宋辭等,無不涉獵。及壯,師事崇仁碩儒吳與弼,而醇正篤實,飽讀儒傢經典,尤緻力於程硃理學,過於其師。認為“氣之有形體者為實,無形體者為虛;若理則無不實也”。其窮理方法不止一端:“讀書得之雖多,講論得之尤速,思慮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實。” 常與友人陳獻章、婁諒、謝復、鄭侃等人交遊,吟詩作賦。人謂之舉仁學派,名聞當時,影響後世。絕意仕進,築室山中,學者日眾。尋主白鹿書院,以布衣終身。萬曆中,追謚文敬。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傢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彆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捲”、“草書杜甫詩捲”、“古詩十九首”、 “草書唐人詩捲”及“草書詩翰捲”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曆稱其為“吳中四纔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外三種包括:方良永撰《方簡肅文集》、秦王硃誠泳撰《小鳴稿》、祝允明撰《懷星堂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评分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评分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评分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评分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