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又名《雍邑刻石》,其石曾被委棄於陝西陳倉之野,故又稱《陳倉十(石)碣》。《石鼓文》無刻石年月,亦無撰書者名姓。前人考說不一,或以為周宣王時史籀所書,經近人詳細考核定為先秦遺物,然時代有秦文公,穆公、獻公數說,唐蘭考為秦獻公十一年(前三七四),是我國可信的最早石刻文字之一。其內容以籀文(大篆)分刻於十個鼓形石上,故名《十鼓文》,每鼓高度與直徑約二尺。十鼓分刻十首為一組的四字韻文,記述瞭秦國君遊獵之事。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謂:[如金鈿委地,芝草圖雲,不煩整裁,自有奇采。]近代名傢楊沂孫、吳昌碩書法皆得力於此。
此刻石唐時始被發現,韓愈、韋應物皆有詩贊。至北宋時司馬池始將之移置鳳翔府學,後屢經遷徙,原石今藏故宮博物院。唐時即有拓本,惜今未傳。近時所見以北宋本為最,著名者為範氏天一閣本,以及明安國所藏以[先鋒]、[中權]、[後勁]命名的諸本,安氏所藏諸本民國問流失日本。現以安氏所藏[後勁]本影印齣版。
《石鼓文》書法古茂蒼勁,是篆書學習的最佳範本之一。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已入
评分已入
评分已入
评分已入
评分已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