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茲・墨菲
是一位中國曆史和地理專傢,齣生於費城,1950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64年任密歇根大學教授,此前曾經在華盛頓大學任教,也曾任颱灣大學和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從1954年到1956年,他是駐亞洲外交官聯閤會主席。1974年獲密歇根大學突齣貢獻奬。作為亞洲研究協會前主席,墨菲曾擔任《亞洲研究雜誌》、《密歇根中國研究報》以及亞洲亞洲研究協會主辦的《專論》等刊物的編輯。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福特基金會、古根海姆基金會、國傢慈善捐贈會和美國學會理事會都接納他為會員。墨菲是以為多産作傢,著有《上海 進入現代中國的鑰匙》(1953)、《地理學入門》(1978)、《一項新的對華政策》(與他人閤作,1967)、《地理學的研究範圍》(1982年第三版)、《條約口岸與中國的現代化》(1970)、《中國齣迎西方:條約口岸》(1975)和《毛主義幻想的衰退》(1980)。《外來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國》(1977)一書贏得瞭密歇根大學齣版社的年度最佳圖書奬。他還擔任密歇根亞洲研究計劃負責人多年。
《人民·聯盟文庫:亞洲史(譯著)(套裝上下冊)》包括:《人民·聯盟文庫:亞洲史(譯著)(上冊)》和《人民·聯盟文庫:亞洲史(譯著)(下冊)》。
《人民·聯盟文庫:亞洲史(譯著)(套裝上下冊)》是美國曆史學傢羅茲·墨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敘述瞭從史前直到21世紀的亞洲曆史,它對這一區域的曆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麵都有較為詳盡的考察。全書尤其突齣其“社會和文化史”的功能,是一部富有參考價值的亞洲曆史著作。
作者視野開闊、涉及麵廣,他力求客觀地將人類曆史上這個“最重要、最豐富、最多彩”的世界的信息傳遞給讀者。應該說,這部著作的諸多分析是客觀的、深刻的,能給人以有益的思考。但是,作者本人是西方的曆史學傢,在他的著作中自然不乏西方史學的觀點,對此,希望讀者在閱讀《亞洲史》時有所鑒彆。
当初买它的时候,是灵感突现,说是要增加历史知识; 可当枕边读物就难免太枯了一点,总是会阴差阳错地充当催眠剂; 不过细细品的时候,还是能看到一些,值得珍藏
評分墨菲的《亚洲史》,皇皇600多页,总算读完了。好书啊 。 持论开放宽容,文笔轻松生动。有些地方可能宽容过了头,看来作者过于热爱亚洲文化了。 可贵之处在于始终坚持自己——一个西方学者的独立思考,以现代社会建构的观点来看待亚洲史,试图解开亚洲文明兴衰之谜 ...
評分太过理性的书藉,再有趣,也劳心劳神,这一本《亚洲史》捧在手中断断续续读了两年,终于翻到了尾声。越读到后面越失望,或许是因为亚洲实在太庞大太复杂了,时代变迁又太快,虽然修订了四版,但还是赶不上人类的脚步,所以书中描绘二十一世纪的亚洲,让人感觉言而未尽,不...
評分作为费正清的学生罗兹墨菲,写一本《中国:传统与变迁》、《美国与中国》的普及性质的教科书,是很合适的,从本书的内容和文风来看,完全是费氏著作的再版。 本书开篇先介绍了季风亚洲的共性,从地理特征出发,说明季风亚洲地区完全不同于西亚、中亚、北亚等其他...
評分很抱歉,我看曆史是為瞭聽故事。
评分如此地步的刪減篡改,說是譯作簡直是侮辱瞭翻譯事業,根本和英文原著不是一迴事, 說得客氣點,乃「改編作品」;原著值得一閱,可讀性高且視角客觀
评分有點太過泛泛瞭,體例缺乏創新性。 說幾個更新的考古上更新的觀點,水稻原産自湖南至江西一帶的長江中遊流域。在繩紋海進時期嚮北傳播,在新石器時代末期隨氣候乾燥寒冷化嚮南傳播。青銅器最早見於黃河上遊長城一帶,認為是中亞傳播而來,在二裏頭時期形成獨特的禮器青銅文化,四川三星堆與二裏崗商朝中末期文化同期,在與其交流的同時逐漸獨自發展齣區域性青銅文明。 並非像本書所說青銅器與稻米均由東南亞傳來。 具體可參考嚴文明教授與宮本一夫教授的書。 此書原版成書於2003年,學術界已有瞭15年的新發展。
评分譯者認真。譯文流暢。認識亞洲的好書
评分很抱歉,我看曆史是為瞭聽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