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诗论》,想明白一件事物的本质,最好先研究它的起源;犹如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最好先知道他的祖先和环境。诗也是如此。许多人在纷纷争论“诗是什么”、“诗应该如何”诸问题,争来争去,终不得要领。如果他们先把“诗是怎样起来的”这个基本问题弄清楚,也许可以免去许多纠纷。
诗与谐隐 对谐隐有了新理解 诗的境界 对情趣 意象 与意境的关系分析很好 情趣绮丽和意象绮丽的分辨之前从来没有想过 论表现一章的论述逻辑有些绕 需要重读 这章与诗与画一章直接承递克罗齐与莱辛 八九十三章讨论节奏与声韵 论述全面 但是使用的一些概念与当下已不同 另外采取的...
评分半年前初看這本書的時候,淺嘗輒止,沒有領會到此書的精華。現在沉下心來重新看這本書,覺得受益匪淺。加上之前看了先生的另外一本書《文藝心理學》,對此書的理解更深了,因為《文藝心理學》可以說是《詩論》的理論基礎。《詩論》主要討論了詩歌的起源、境界、表現問題,...
评分朱光潜先生的诗学革命 ——读朱光潜《诗论》 朱光潜先生以著名美学家的身份为我们耳熟能详,他翻译的西方美学名著更令我们受益匪浅。最近重读他的早期著作《诗论》,依然极具现实光芒。《诗论》草创于作者1930年代初留学时期,返国后即以这本书受知于胡适和陈叔通,先后教授...
评分 评分大二第一学期,参加了中国图书馆馆长来我们学校做的一个讲座:《经典与古代文学》.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何谓经典?我的答案是:经典必合乎人性之根本诉求,经久而不衰。 经典,就是当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去品读,总能有不同体会的存在。它引起共鸣,让人们在孤独之外发见不孤独。...
6.18,当当。
评分6.18,当当。
评分艺术受媒介的限制,固无可讳言。但是艺术最大的成功往往在征服媒介的困难。
评分诗、乐、舞同源。文化写定的形式扼杀了歌谣流动的生命。谐,the sense of humour,使诗技巧化,并传递情感。谐因情之程度的等差约可分为滑稽(偏遁逃)与豁达(偏征服)。但西方一向少朱光潜所定义豁达的诗,所指滑稽与昆德拉的滑稽、幽默略近(毕竟幽默的含义源自西方)。诗与谐是生气的富裕。隐是中国描写诗的始祖,也是比喻的基础。诗的境界由直觉见出,而作者的直觉并不排斥理、智、经验。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乱俗则隔,熨帖则不隔。超物之境近理智,同物之境则是移情。作者的表现说是情、意象与语言的统一,形质兼重。诗、乐为时间艺术,侧模仿现形;画为空间艺术,侧表现自我。中国诗的顿完全是音的停顿,与意义常相乖讹。齐梁时诗乐分离,诗人不得不在文字本身求音乐,故有声律运动。赋之于诗,在意义的排偶与声音的对仗
评分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本色。行文尤见风格。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组成部分,同时产生?这很像海德格尔的语言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