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尼采与形而上学》(1990),散文集《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善良·丰富·高贵》(2007),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6)、《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2004)、《偶尔远行》(2006),随感集《人与永恒》(1988)、《风中的纸屑》(2006)、《碎句与短章》(2006),诗集《忧伤的情欲》(1991),以及《周国平人文讲演录》(2006)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1986)、《尼采诗集》(1986)、《偶像的黄昏》(1987)等。
《经典的理由(最新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愉快是基本标准,人与书之间,寻求智慧的人生,爱书家的乐趣,读书的癖好,回到世界名著,愉快是基本标准等等。
我喜欢他关于真理的分析。真理有两种,一种关于信仰,无法讨论;另一种是科学命题,讨论不清。 从未考虑从第一个角度考虑真理。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信仰,是无需讨论,也无法讨论的。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读读康德,尼采,解答内心的疑问,才会发现,...
评分我喜欢他关于真理的分析。真理有两种,一种关于信仰,无法讨论;另一种是科学命题,讨论不清。 从未考虑从第一个角度考虑真理。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信仰,是无需讨论,也无法讨论的。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读读康德,尼采,解答内心的疑问,才会发现,...
评分我喜欢他关于真理的分析。真理有两种,一种关于信仰,无法讨论;另一种是科学命题,讨论不清。 从未考虑从第一个角度考虑真理。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信仰,是无需讨论,也无法讨论的。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读读康德,尼采,解答内心的疑问,才会发现,...
评分这本书已经读了有好几个星期了,一直说要写书评都没写,今天就凭着印象补上吧。 首先是何为“经典”?刚才无意中提到“印象”二字,突然觉得经典的作品首先是给人良好的印象,一部要称作“经典”的作品如果不能给读者以印象便不能称之为“经典”,至少在我理解看来是这样。...
评分其实对像我一样的没读哲学没攻文学的人来说,真正能引起些许共鸣的对生活有些许帮助的,就是从第六辑的智慧与美一直到第八辑读书与文化。 尼采,康德,海德格尔怎样确实和我们的生活挂不着边。 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段话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
P25,“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
评分P25,“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
评分简单的文字,让人领会到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哲学。
评分其实贯穿的主线应该是作者自己读书的生活 以及小感悟 这本书倒有点小资的味道哈 也不算上是哲学一类 生活有点牵强 应该是随笔的性质吧
评分它像一个神话在我的心中升起很大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