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汪榮祖(Young-tsu Wong),原籍徽州,生於上海,長於颱灣,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曆史學博士。曆任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澳洲國立大學訪問研究員,上海復旦大學以及颱灣師範大學、颱灣政治大學等校客座教授。現任颱灣“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谘詢總會委員、紐約Peter Lang齣版社“中國近代史叢書”主編、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榮譽教授。著有英漢雙語版《追尋失落的圓明園》(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2010年9月第1版)、《史傢陳寅恪傳》、《康章閤論》、《史傳通說》、《走嚮世界的挫摺:郭嵩燾與道鹹同光時代》、《學林漫步》、《詩情史意》、《史學九章》、Search for Modern Nationalism: Zhang Binglin and Revolutionary China (Oxford)、Beyond Confucian China (Routledge)等專書十餘種。
這是第一部中國人用英語撰寫的全麵研究圓明園的曆史巨著,以宏大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引領讀者一起去探索“萬園之園”的奇與美,感受園林盛衰背後的曆史滄桑,並被全美研究圖書館權威期刊《選擇》(Choice)評選為2001年度“各學科最佳學術著作”(List of 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
該書圖文並茂地展現瞭圓明園建築的外觀與內涵、興衰全過程及其作為五位清帝居處時園中各方麵的人文活動,既從宏觀上呈現圓明園布局、擴建、焚毀、修復的漫長變遷,亦於細節處勾勒園林建築、生活起居與日常運作的點滴,迴溯“萬園之園”曾經的苦難與輝煌,嚮世界展現瞭中國人對於那段屈辱曆史的研究與反思。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座圓明園。圓明園的衝天大火永無止息地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喚起難以言錶的復雜情愫,由此而生的傷悼、自省、圖強等話題也一直未曾消歇。且讓我們隨汪榮祖先生的如椽大筆,去追尋失落的圓明園。
当英法联军1860年占领圆明园时,67年前由英国人马戛尔尼带来的两门山地榴弹炮,正安静地摆在园内正大光明殿附近的建筑物里。它们的收藏方式与无数的玉石、罐子、钟表和珐琅器毫无二致。在乾隆皇帝及其继任者看来,这只不过是“岛夷”向“天朝上国”敬献的贡品中比较新奇的玩意...
評分当英法联军1860年占领圆明园时,67年前由英国人马戛尔尼带来的两门山地榴弹炮,正安静地摆在园内正大光明殿附近的建筑物里。它们的收藏方式与无数的玉石、罐子、钟表和珐琅器毫无二致。在乾隆皇帝及其继任者看来,这只不过是“岛夷”向“天朝上国”敬献的贡品中比较新奇的玩意...
評分当英法联军1860年占领圆明园时,67年前由英国人马戛尔尼带来的两门山地榴弹炮,正安静地摆在园内正大光明殿附近的建筑物里。它们的收藏方式与无数的玉石、罐子、钟表和珐琅器毫无二致。在乾隆皇帝及其继任者看来,这只不过是“岛夷”向“天朝上国”敬献的贡品中比较新奇的玩意...
評分当英法联军1860年占领圆明园时,67年前由英国人马戛尔尼带来的两门山地榴弹炮,正安静地摆在园内正大光明殿附近的建筑物里。它们的收藏方式与无数的玉石、罐子、钟表和珐琅器毫无二致。在乾隆皇帝及其继任者看来,这只不过是“岛夷”向“天朝上国”敬献的贡品中比较新奇的玩意...
評分“圓明園是中國人的哭牆”,一切盡在不言中,淚目。
评分讀到真實的細節好揪心。從1860到1978,經曆瞭外人和自己人一輪輪的掠奪與損壞。想和這大園子說一句“對不起,辛苦瞭”。
评分在作者看來,圓明園而非避暑山莊纔是清代的政治中心;關於馬嘎爾尼事件,作者與何偉亞看法類似。
评分拖拖拉拉終於讀完瞭,雙語版本不過對英語直接無視瞭過去????無法想象圓明園當年宏大輝煌燦爛的模樣,遺留下來的頤和園雖然現在看來還是很壯觀,但畢竟是清朝後期慈禧在清漪園的基礎上修復的,與盛世時的圓明園是無法相提並論的。落後就挨打,那段曆史實在是太屈辱太讓人心痛瞭,圓明園是國人永遠的痛處和記憶。 記得去年陪爸媽去逛時感嘆它麵積的廣闊,走斷瞭腿也隻是逛瞭一小部分。
评分讓你從一個特彆的角度瞭解圓明園的衰落史,中英對照的書也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