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新加坡报业控股2010年1月13日宣布出版一部由新闻工作者对内阁资政李光耀的专访新著。
本书名为“Lee Kuan Yew: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是由李资政讲述他对新加坡发展的观感和国家所面对的挑战。
英文报《海峡时报》的新闻工作者以超过十个月的时间,对李资政做了多达16次采访。他在访谈中谈到新加坡政治制度未来的发展、新加坡与邻国的关系、移民问题、中国与印度的崛起、气候变化等一系列课题,还提到他的家庭、孩子和孙子。
负责编辑本书的《海峡时报》总编辑韩福光说:“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因为这是李资政第一次接受《海峡时报》七名记者总共长达32个小时的深入采访。他特地拨出许多时间接受访谈,因为他想借助本书与国人,特别是年轻新加坡人联系。他们并不确定李资政的观点在今时今日的新加坡是否还合时宜。”
本书的筹备工作早在2008年8月展开,参与采访的新闻工作者参考了李资政过去的大量讲稿与关于他的书籍。负责协调编务小组的副总编辑朱莱达、评论版副主编蔡美芬、政治组副主任林惠敏等人把李资政的治政思维分门别类,然后讨论要向他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
此外,编务小组也同年轻新加坡人和学者举行小组讨论会,以了解他们想向李资政提出哪些问题。
朱莱达说:“本书讨论近年最热门的课题,如外来人才、包容性增长、宗教意识抬头和气候变化。为了解新加坡人关心哪些课题,编务小组与超过两百名新加坡人交谈,包括许多年轻国人。从他们那里,我们获得了大量的问题,也反映出新加坡社会的矛盾所在。”
他们同李资政的访谈都在总统府进行,每次超过两小时。本书共分成11章,每一章都有引言介绍所讨论的课题,访谈内容则以问答形式发表。
本书选用《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作为书名,是因李资政在访谈中多次提到新加坡某些方面是不能改变的,因为这些都对保持社会稳定和拥有强大与高效的政府很重要。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这部书给予好评。他说:“在这一系列新的访谈中,李资政坦率地针对新加坡处在快速变化的世界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分享了他的智慧并说出他的忧虑。本书反映了李资政所深信的观点,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李资政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这32小时的访谈是空前的直率,课题的多元性也是空前绝后的。”
韩国总统李明博说:“李资政以清晰、坦白和有力的字眼,讲出了他的看法。这肯定会对读者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达因说:“李光耀一直都对新加坡、新加坡人民、新加坡的前途和与邻国的关系充满感情。这样的情感驱使他把新加坡发展成一个活力充沛,又对世界有价值的国家。”
“耆英”们聚谈,很多时都会慨叹年轻一代不知“稼穑艰难”,对老一辈只身南来白手兴家的艰苦与奋进过程,既无所知亦无动于衷。这种情况,其实普世皆然,远的不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便有此“烦恼”,作为国家领袖,他因此忧心忡忡,生怕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把国家的稳定、...
评分 评分去年读了《李光耀观天下》,深感作为一个弹丸之地的领导人竟然对世界的格局看得是如此透彻。然而对李光耀其人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思想和观念却不甚了解。 今年劳动节去了一趟新加坡,也是第一次去,切身地体会到了‘花园城市’的魅力。于是乎回来就买了这本书来看。...
评分这本书就是李光耀的自传。为了让年轻人喜欢阅读和愿意阅读,这本书采取了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这种设计的确让读者轻松了许多,阅读起来也更有趣一些,也直接知道了李光耀的想法和目标。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李光耀就像《三体》中的“执剑人”罗辑,是个彻底的现...
评分前一阵看的,忘了不少了,记得多少写多少,做个笔记,自我扫盲。 这本书是采访体裁来简单解答现在年轻人的困惑(都是二十多岁的小朋友做记者),着力点在新加坡的目前各种社会现状。作为新加坡的开国之父,李光耀带领新加坡从半个世纪前的渔港(第三世界)到现在的亚洲金融中心...
强权者讲述自己的治国理念,言辞锋利,时有洞见
评分已过八十的李光耀的访谈录,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政治理念、人生态度、家庭观、爱情观。出去政治外,其余让人精神大振。虽可能有光环,但并不影响许多,从中习得的无非是思想以及李光耀他那刻苦的精神。
评分看了一半 觉得蛮主观的 理念和我差异蛮大的 但我知道对新加坡而言他是对的 但我接受不了那么直接的表述
评分昔人故去,书很厚,但是前半部分都是关于政治观念的,对于一般的读者,意义不大,后半段开始是李光耀回答一些年轻读者的问题,可以知道李老先生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但是通过婚前性行为灯问题,又会感知到有一丝迂腐
评分a country built on vulnerability with both its rise and (potential) demise; excellent account (though not always right). 也许是最后一个现实主义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