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学者,诗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1] 安徽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著闻于世。
《戴东原的哲学》作者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安徽绩溪人。其名字“適”取“适者生存”之意。早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
《戴东原的哲学》体现了胡适对戴东原及其哲学的倾情关注,胡适认为戴东原是他自己那个时代中最接近科学的学者之?,其思想也是三百年中数一数二的巨人,作者对戴东原不空谈知行合一,“重行必先重知”的观点予以了独到的分析和支持。
戴的心性论,从心性具体的三个功能:知、情、欲展开,抛弃了宋学“得于天而具于心”(道德源于天理)的框架,认为道德源于知识。戴震认为“善”源于人在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能知同类和自己有相同的情欲,从而推己及人。人见“孺子将入于井”,因自我怀生畏死,推己及人,乃有“恻...
评分戴的心性论,从心性具体的三个功能:知、情、欲展开,抛弃了宋学“得于天而具于心”(道德源于天理)的框架,认为道德源于知识。戴震认为“善”源于人在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能知同类和自己有相同的情欲,从而推己及人。人见“孺子将入于井”,因自我怀生畏死,推己及人,乃有“恻...
评分戴的心性论,从心性具体的三个功能:知、情、欲展开,抛弃了宋学“得于天而具于心”(道德源于天理)的框架,认为道德源于知识。戴震认为“善”源于人在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能知同类和自己有相同的情欲,从而推己及人。人见“孺子将入于井”,因自我怀生畏死,推己及人,乃有“恻...
评分戴的心性论,从心性具体的三个功能:知、情、欲展开,抛弃了宋学“得于天而具于心”(道德源于天理)的框架,认为道德源于知识。戴震认为“善”源于人在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能知同类和自己有相同的情欲,从而推己及人。人见“孺子将入于井”,因自我怀生畏死,推己及人,乃有“恻...
评分戴的心性论,从心性具体的三个功能:知、情、欲展开,抛弃了宋学“得于天而具于心”(道德源于天理)的框架,认为道德源于知识。戴震认为“善”源于人在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能知同类和自己有相同的情欲,从而推己及人。人见“孺子将入于井”,因自我怀生畏死,推己及人,乃有“恻...
岳麓这套书的封面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评分岳麓这套书的封面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评分岳麓这套书的封面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评分岳麓这套书的封面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评分岳麓这套书的封面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