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東大圖書公司
作者:余英時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2
价格:300新台币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19302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余英时
  •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 诗词
  • 余英時
  • 历史
  • 诗歌
  • 陳寅恪
  • 陳寅恪
  • 晚年
  • 詩文
  • 釋證
  • 學術
  • 歷史
  • 文學
  • 文化
  • 研究
  • 中國現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是作者四十年來研究陳寅恪史學觀念和文化精神的總集結。一九四九年以後, 陳寅恪已成為中國大陸上唯一未滅的文化燈塔,繼續闡發「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但在文字獄空前猖獗的時代,他的史著不得不儘量曲折幽深,詩文也不得不用重重「古典」包裹「今情」,因此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的暗碼系統。

本書作者在八十年代破解了他的暗碼系統,使他的晚年生活與思想的真相重顯於世 。十餘年以來本書所激發的爭議不斷擴大,最後演成所謂的「陳寅恪熱」,引出了大批有關他晚年的檔案史料。作者充分利用新史料增寫了〈陳寅恪與儒學實踐〉和〈試述陳寅恪的史學三變〉兩篇長文,更全面地闡明他的價值系統和史學思想。而這也是本書最後決定出版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

一九三○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哈佛大學史學博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曾獲國際多所大學的榮譽和名譽博士學位。二○○六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積人文終身成就獎」(the John W.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目录信息

陳寅恪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新版序
增訂版序
書成自述
「明明直照吾家路」
——一九八六年版自序
讀陳寅恪先生《寒柳堂集》感賦二律
──代序
陳寅恪的學術精神和晚年心境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陳寅恪晚年心境新證
古典與今典之間
──談陳寅恪的暗碼系統
文史互證‧顯隱交融
──談怎樣通解陳寅恪詩文中的「古典」和「今情」
著書今與理煩冤
──汪榮祖先生《賸有文章供笑罵》讀後
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
「弦箭文章」那日休?
跋新發現的陳寅恪晚年的兩封信
「後世相知或有緣」
──從《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談起
陳寅恪與儒學實踐
試述陳寅恪的史學三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根据余对陈诗的解释,梳理“事实”如下:北京解放前,陈到广州,但拒绝胡适邀请去台湾,原因甚多,而陈妻要去台湾,夫妇发生争执。广州未解放时,北京开政协会议,陈对梅兰芳等一干与会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不久,韩战事起,台湾割据之态已成,陈后悔未去台湾,对老妻抱歉且...  

评分

punker如是说: 午后,快递送达于淘宝订购之台湾版余英时所著《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翻阅与陈寅恪先生相关之12篇论文,心极喜。于是将CD中周董新专辑《魔杰座》音量放大至充盈整个房间,而后躺卧于床上,在秋日熙暖的阳光下品读此书,不亦快哉! 书前余英时特写就...  

评分

根据余对陈诗的解释,梳理“事实”如下:北京解放前,陈到广州,但拒绝胡适邀请去台湾,原因甚多,而陈妻要去台湾,夫妇发生争执。广州未解放时,北京开政协会议,陈对梅兰芳等一干与会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不久,韩战事起,台湾割据之态已成,陈后悔未去台湾,对老妻抱歉且...  

评分

余英时与大陆学人的观点分歧其实很简单。 你可以在政治和文化之间选择后者,视之为终极关怀,但你不能为了掩盖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无限拔高后者,障目阿世,偏废其一。 你大可以用“殉文化”的传统解读陈寅恪的去留,但不能高举“文化”的旗帜搞人格神化,这样的神化反而是矮化了...  

评分

punker如是说: 午后,快递送达于淘宝订购之台湾版余英时所著《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翻阅与陈寅恪先生相关之12篇论文,心极喜。于是将CD中周董新专辑《魔杰座》音量放大至充盈整个房间,而后躺卧于床上,在秋日熙暖的阳光下品读此书,不亦快哉! 书前余英时特写就...  

用户评价

评分

強作解人還是直探堂奧,那就是各說各話了。

评分

兩年前過年買的,大概應該讀完了。

评分

余生所欠为何物,后世相知有别传。

评分

《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是余英时先生陈寅恪研究文章的集结,书名选自余先生1984年的同名文章。余先生是当代最为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其研究重心主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陈寅恪研究并非本业,相关文章的撰述与本书的集结均属偶然。在研究方法上余先生上颇有开创之功,远非一般流俗著作射覆猜谜可比。余先生的研究方法倒并不神秘,只是单纯以陈释陈,陈寅恪先生怎样研究钱谦益、柳如是的诗文,余先生也依葫芦画瓢,以此方法来诠释陈先生的晚年诗文。本书之所以称为“释证”,亦是源自陈寅恪先生《钱柳因缘释证》(即《柳如是别传》)。由于方法得当,故余先生的考证确能服人,虽有若干不中之处,但距离历史实相也还相距不远。陈寅恪先生暮年诗作曾有“后世相知或有缘”之句,余英时先生无疑属于这有缘的相知,金明馆主人心曲得以发皇,潜山之力大矣哉!

评分

兩年前過年買的,大概應該讀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