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印製電路闆設計和CAD簡介 1
1.1 CAD和OrCAD設計套件 1
1.2 印製電路闆的生産 2
1.2.1 PCB芯層和疊層 2
1.2.2 PCB的生産流程 4
1.2.3 顯像和化學蝕刻 4
1.2.4 機械碾磨 6
1.2.5 疊層對準 6
1.3 OrCAD PCB Editor在PCB設計過程中的功能 7
1.4 PCB Editor輸齣的設計文件 9
1.4.1 PCB Editor的格式文件 9
1.4.2 Gerber文件 9
1.4.3 PCB裝配層和文件 10
第2章 舉例介紹PCB的設計流程 11
2.1 設計流程概述 11
2.2 使用PCB Editor設計印製電路闆 17
2.2.1 PCB Editor窗口 17
2.2.2 繪製印製闆外框 18
2.2.3 放置元件 18
2.2.4 移動和鏇轉元件 19
2.2.5 印製電路闆布綫 21
2.2.6 生成製造用底片 23
第3章 工程結構和PCB Editor工具集 24
3.1 工程建立和原理圖輸入詳解 24
3.1.1 Capture工程介紹 24
3.1.2 Capture元件庫介紹 26
3.2 PCB Editor環境和工具集介紹 27
3.2.1 術語 27
3.2.2 PCB Editor窗口和工具 28
3.2.3 設計窗口 28
3.2.4 工具欄組 28
3.2.5 可隱藏窗口的控製麵闆 32
3.2.6 Command窗口 33
3.2.7 WorldView窗口 34
3.2.8 狀態欄 34
3.2.9 顔色和可視性對話框 35
3.2.10 Layout Cross Section對話框 36
3.2.11 Constraint Manager 36
3.2.12 生成底片和鑽孔文件 37
3.2.13 文本文件介紹 38
第4章 工業標準介紹 40
4.1 標準化組織 40
4.1.1 印製電路協會(IPC——印刷電路學協會,Institute for Printed Circuits) 41
4.1.2 電子工業協會(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lliance) 41
4.1.3 電子工程設計發展聯閤協會(JEDEC,Joint Electron Device Engineering Council) 41
4.1.4 國際工程協會(IEC,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ortium) 41
4.1.5 軍用標準(Military Standards) 41
4.1.6 美國國傢標準協會(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42
4.1.7 電氣電子工程協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42
4.2 印製闆的類型 42
4.2.1 性能等級 42
4.2.2 製造水平 43
4.2.3 生産類型和裝配子類 43
4.2.4 IPC連接盤密度等級 43
4.3 標準生産公差 44
4.3.1 對準公差 44
4.3.2 破孔和孔環控製 44
4.4 PCB的尺寸和公差 44
4.4.1 標準闆材尺寸 45
4.4.2 工具區公差及印製闆的有效利用 45
4.4.3 標準成品印製闆厚度 45
4.4.4 芯層厚度 46
4.4.5 預浸層厚度 46
4.4.6 鍍覆孔和通孔的覆銅厚度 47
4.4.7 覆銅厚度 47
4.5 導綫和蝕刻公差 48
4.6 標準孔尺寸 48
4.7 阻焊層公差 49
4.8 參考文獻 49
4.9 推薦閱讀 50
4.10 其他相關資料 50
第5章 可生産性設計 51
5.1 印製闆裝配和焊接過程 51
5.1.1 裝配過程 51
5.1.2 焊接過程 52
5.2 元件放置和導嚮 55
5.2.1 插裝元件的間距 56
5.2.2 錶麵貼裝元件的間距 58
5.2.3 混閤插裝與錶麵貼裝的間距要求 60
5.3 適應印製闆生産的封裝和焊盤設計 60
5.3.1 錶麵貼裝元件的焊盤 60
5.3.2 插裝元件的焊盤圖形 65
5.4 參考文獻 69
第6章 PCB設計和信號完整性 70
6.1 與PCB布設無關的電路設計問題 70
6.1.1 噪聲 70
6.1.2 失真 71
6.1.3 頻率響應 71
6.2 與PCB布設有關的問題 71
6.2.1 電磁乾擾和串擾 71
6.2.2 電磁場和電感耦閤 72
6.2.3 環路電感 74
6.2.4 電場和電容耦閤 75
6.3 地平麵和地彈 76
6.3.1 地是什麼以及不是什麼 76
6.3.2 地(返迴)平麵 78
6.3.3 地彈和軌塌陷 79
6.3.4 隔離電源和地平麵 81
6.4 PCB的電氣特性 82
6.4.1 特性阻抗 82
6.4.2 反射 86
6.4.3 振鈴 89
6.4.4 電長導綫 90
6.4.5 臨界長度 92
6.4.6 傳輸綫終端 93
6.5 PCB布綫問題 94
6.5.1 基於電性能考慮的元件放置 95
6.5.2 PCB疊層 95
6.5.3 旁路電容和扇齣 99
6.5.4 導綫寬度和載流能力 99
6.5.5 導綫寬度和阻抗控製 100
6.5.6 導綫間距和抗電強度 105
6.5.7 導綫間距和降低串擾(3w原則) 105
6.5.8 銳角和90o角導綫 106
6.6 應用PSpice仿真傳輸綫 107
6.6.1 仿真數字傳輸綫 108
6.6.2 仿真模擬信號 110
6.7 參考文獻 111
6.8 按序號排列的參考文獻 111
第7章 建立和編輯Capture元件 112
7.1 Capture元件庫 112
7.2 復閤元件類型 113
7.2.1 同構元件 113
7.2.2 異構元件 113
7.2.3 引腳 113
7.3 元件編輯工具 114
7.3.1 選擇工具和設置 114
7.3.2 引腳工具 115
7.3.3 圖形工具 115
7.3.4 縮放工具 115
7.4 創建Capture元件的方法 116
7.4.1 方法1:應用New Part選項創建元件 116
7.4.2 方法2:應用Capture電子錶格(Spreadsheet)創建元件 125
7.4.3 方法3:從工具菜單中選擇Generate Part創建元件 127
7.4.4 方法4:應用PSpice Model Editor生成元件 128
7.5 建立Capture符號 139
第8章 建立和編輯封裝 140
8.1 PCB Editor的符號庫 140
8.2 封裝組成 141
8.2.1 焊盤 142
8.2.2 圖形對象 143
8.2.3 文本 143
8.2.4 最小規定封裝 144
8.2.5 可選封裝對象 144
8.3 Padstack Designer 144
8.3.1 焊盤編輯器的Parameters標簽頁 146
8.3.2 焊盤編輯器的Layers標簽頁 146
8.4 封裝設計實例 147
8.4.1 實例1:從零開始的插裝元件設計 147
8.4.2 實例2:從已有符號開始的錶麵貼裝元件設計 153
8.4.3 實例3:應用符號嚮導的PGA設計 155
8.5 散熱焊盤的曝光符號 159
8.6 機械符號 162
8.6.1 安裝孔 162
8.6.2 生成機械繪圖 163
8.6.3 在印製闆圖上放置機械符號 165
8.7 盲孔、埋孔和微孔 166
8.8 應用IPC-7351連接盤圖形瀏覽器(Land Pattern Viewer) 168
8.9 參考文獻 170
第9章 PCB設計實例 171
9.1 簡介 171
9.2 設計流程概述 171
9.3 實例1:雙電源供電的模擬電路設計 173
9.3.1 原始設計思想及準備 174
9.3.2 建立Capture工程 175
9.3.3 PCB Editor設計準備 180
9.3.4 印製闆設置 186
9.3.5 設計規則檢測與狀態 203
9.3.6 定義闆層 205
9.3.7 覆銅 207
9.3.8 檢查引腳與平麵層的連通性 210
9.3.9 定義布綫寬度與間距規則 213
9.3.10 印製闆預布綫 215
9.3.11 手動布綫 218
9.3.12 結束設計 220
9.4 實例2:使用分割電源層與接地層的模擬/數字混閤設計 225
9.4.1 Capture中的混閤信號電路設計 225
9.4.2 為分割平麵層定義疊層 229
9.4.3 設置布綫約束 233
9.4.4 添加布綫層的地平麵 238
9.5 實例3:多頁麵、多電源及多參考地的混閤A/D印製闆設計與PSpice仿真 241
9.5.1 介紹 241
9.5.2 多平麵層策略 241
9.5.3 Capture工程的PSpice仿真設置及印製闆設計 244
9.5.4 使用PCB Editor設計印製闆 251
9.5.5 設置網絡的過孔 257
9.5.6 連接不同接地層的其他方法 262
9.6 例4高速數字電路設計 265
9.6.1 微帶傳輸綫的疊層設置 267
9.6.2 應用覆銅和過孔建立散熱器 268
9.6.3 確定傳輸綫的臨界長度 273
9.6.4 時鍾電路的隔離地平麵 275
9.6.5 門電路和引腳互換 277
9.6.6 應用互換選項 279
9.6.7 應用自動互換選項 281
9.7 正性平麵層 283
9.7.1 正性平麵層的底片製作 286
9.7.2 正性和負性平麵文件大小的比較 287
9.7.3 應用正性和負性平麵層的利弊 288
9.8 設計模闆 288
9.8.1 自定義Capture模闆 288
9.8.2 自定義PCB Editor印製闆模闆 288
9.8.3 自定義PCB Editor技術模闆 290
9.9 應用印製闆嚮導(Board Wizard) 290
9.10 投入生産 293
9.11 參考文獻 293
第10章 底片製作和印製闆生産 294
10.1 Capture原理圖設計 294
10.2 PCB Editor印製闆設計 295
10.2.1 印製闆布綫 295
10.2.2 放置機械符號 296
10.2.3 生成加工數據 298
10.2.4 生成底片文件 299
10.2.5 生成鑽孔文件 306
10.2.6 生成布綫路徑(Route Path)文件 307
10.2.7 生成布綫文件 309
10.2.8 檢查底片 310
10.3 應用CAD工具建立PCB圖的三維模型 311
10.4 生産印製闆 313
10.5 生成拾取與放置文件 313
10.6 參考文獻 316
附錄A 設計標準係列 317
附錄B 封裝的部分列錶以及OrCAD
Layout中的部分封裝 319
附錄C 各種邏輯元件序列的上升和下降時間 326
附錄D 鑽孔與螺紋尺寸 328
附錄E 按主題參考 329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