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1906-1932),福建閩侯人。1924年進入北京大學英文係學習,1928年鞦畢業後曾到上海暨南大學任教,翌年返迴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後因染急性猩紅熱,猝然去世。他的文學活動始於大學學習期間,主要是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和寫作散文。1926年開始陸續在《語絲》《奔流》《新月》等刊物上發錶散文,後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淚與笑》。翻譯有《英語詩歌選》《摩爾·弗蘭德斯》《吉姆爺》等。
《春醪集》
本書是一部纔子作傢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錄瞭《春醪集》和《淚與笑》以及書話、書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暫年華的豐富結晶。梁遇春的散文技巧感情神似18世紀英國散文大傢查裏斯•蘭姆,有著一種悲劇式的幽默,深得英國小品文的精髓;又因汲取中國古典文學的養分,從而形成瞭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深受青年讀者的追捧。
26岁,生活很不平静,看书少了 26岁的国庆假期在北京地坛书展半价掏回来,原来作者正是26岁死去。不期然去想,如果我26岁死去,会是怎样? 喜欢那个年代的文字,在火车上满足地读了起来。。。隔了半年,到今年春天,我没有死去,26岁就过去了。 再次遭遇春天,不知道还能醉吗?
評分一切都是如此自然,那个燥热的下午,我拎着晚上的食材走近那家新开的书屋,这两天心里郁郁的,想买本什么让自己安静一下,想了一下,散文好了。 这本书并不起眼,放在书架最上一格,我这个大傻个儿都要稍微踮点脚后跟儿才能够到,看来青睐它人并不是那么多。 绿色的封面,极...
評分这是梁遇春的一篇散文的名字。我一直觉得梁遇春是那种真正很优雅,很有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小男人,这真是一种很难的状态,即使是装出来的也很难。因为感觉男人们都有着强大的兽性,比如不是像鲁迅那样的强有力的攻击性,就是郁达夫那样的食色性也。不过如果梁遇春没有英年早逝...
評分关于生活 粱遇春应是真正懂得过生活的人。此所谓“过生活”,不是行尸走肉者的捱日捱夜,亦不是愤世嫉俗者对的鄙夷不屑,而是以一种“精细微妙灵敏躲感”的心灵去认真咀嚼,用力过活。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命并热爱生命的人,不过粱遇春当是没有热爱生命...
評分五四时期作家群,群星璀璨,可是梁遇春被忽视了,至少现在是这样。这种忽视的表现之一便是:这书的封面,作者的名字,竟然错了,把“梁”印成了“粱”。当然这个错误不是我发现的。 梁遇春是谁呢?1906年生,1932年死,享年26岁,生前出了两个小集子,一个叫《春醪集》,一...
《人死觀》和《淚與笑》兩篇尤其喜歡。讀的時候總想起陳丹青談韆裏江山圖之於王希孟的話來,梁遇春筆下同樣有江山盛景、有怡人之色,是纔華和青春的偶然相撞,短暫且耀目。“急景流年的人生裏,高舉盛到杯緣的春醪暢飲。” “春氣盎然,無往而不自得。”
评分梁先生的文字我不敢高攀,實在是無法看下去,除瞭第二篇。
评分這本是閤集,我覺得《淚與笑》好過《春醪集》。
评分散文要的是無目的而有氣勢。目的明確為寫而寫為下品,稀軟膩糯有感而發為中,我說梁遇春是散文的上品有意見沒?反正我的見識隻有這麼多~隨便啦~其實這個版本沒看完。。哈哈哈~
评分最後的四十一封信實在太可愛瞭。可轉念一想,作者隻活到26歲,就覺得沉重瞭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