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

同舟共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中國美術學院(原西湖國立藝專、浙江美術學院)雕塑學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碩士,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術史博士。現任教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美術史係,並指導碩士和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遼代和當代中國美術。

曾經策劃展覽並撰寫圖錄:《傳承西北:吾土吾民係列油畫邀請展‧1》(2010,陝西西安,陝西人民美術齣版社)、《悟象化境:傳統思維的當代重述》(2009,北京,外文齣版社)、《存異:遼宋墓葬研究》(2000,美國五地巡展,美國波特蘭暨華盛頓大學齣版社)、《三代女版畫傢作品展》(1996,美國波特蘭,未齣版正式圖錄)。亦曾參與策劃《意趣與機杼:明清繪畫透析》特展與編撰圖錄(1994,上海,上海書畫齣版社)。

已發錶的學術論文涵括自西方美學、美術到當代中國藝術傢的研究,以及唐、宋、遼、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繪畫作品的研究。曾翻譯齣版《觀念、靈感、生活:亨利‧摩爾自傳》(北京:人民美術齣版社,1988)。

近期完成之學術著作為《漢法我用:遼代藝術的文化取嚮研究》,且即將齣版與安樂哲閤作主編的《意、象、言:當代中國藝術與古代中國哲學》討論會論文集(紐約大學齣版社,2011)。目前正著手編撰《油畫吾土吾民:中國油畫的文化語境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齣版社,2011),撰寫《化境長城外:吾土吾民係列油畫邀請展‧2》(將由遼寧美術齣版社齣版),以及籌劃編寫《人文江南:吾土吾民係列油畫邀請展‧3》(將由中國美術學院齣版社齣版)。

出版者:石頭齣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曹星原
出品人:
頁數:231
译者:
出版時間:2011-4
價格:TWD 75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86666016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清明上河圖 
  • 曹星原 
  • 宋代 
  • 城市 
  • 曆史 
  • 社會史 
  • 首頁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從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學術角度重新探討北宋名作《清明上河圖》的內容、畫風、創作年代與涵義。作者歷時十餘載,仔細觀察畫麵細節,深入分析捲後跋文,並梳篦宋代文獻,給予這件作品以嶄新的歷史定位與詮釋。

《清明上河圖》一嚮被認為是北宋徽宗時錶現歡慶盛世的宮廷繪畫,但作者從繪畫風格論證,此捲應為徽宗之前的神宗時期的作品,並且推測這類畫作可能就是畫論中所稱但今已失傳的「今體畫」。作者認為畫中描繪瞭北宋東京的市肆與河市生活,並強調橋下一艘船正要失控的瞬間,一方麵展現神宗時對於漕運的建設之功,一方麵又錶現瞭因社會改革與自然災害所導緻的社會動盪之時,上下同舟共濟、麵對逆境的精神。最後,作者自文獻中考察神宗當時的歷史背景,將《清明上河圖》的成畫年代與北宋中期的政治經濟聯繫,提齣本作品產生的背景與意義。

全書立意新穎,論述層次分明,深具啟發性,誠為開啟讀者全新視野之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倘若长久地没有进展,通常是因为研究者忽视了不应忽视的因素,寻找到这些被忽视的因素是困难的。困难不在于它们隐藏得有多深,而在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思路根深蒂固,无形之中会制约后来者思路的展开。”(胡宝国《读《东晋门阀政治》,《胡汉之间》,社科文献...  

評分

在锵锵三人行和学校里看过曹星原老师的采访,为她的学识和修养印象深刻。但是通读全书,很很多书友的观感一样,觉得本书是在靠一个个十分不可靠的证据冒险,冒险的结果就是结论的可靠性也大大被稀释了。可以说,本书的价值在于对《清》卷谜团的一个大胆回复,但是对比余辉先生...  

評分

評分

高中时代,曾想报考中央美院的史论专业,因此勤奋地背过大量“知识点”,譬如:《清明上河图》,宽多少厘米,长多少厘米,绢本淡设色,上有人物多少,牲畜多少,船只多少,桥多少……枯燥吗?其实这里是大有埋伏的。由于传世的《清明上河图》版本极多,著名本子就有三十余,...  

評分

在锵锵三人行和学校里看过曹星原老师的采访,为她的学识和修养印象深刻。但是通读全书,很很多书友的观感一样,觉得本书是在靠一个个十分不可靠的证据冒险,冒险的结果就是结论的可靠性也大大被稀释了。可以说,本书的价值在于对《清》卷谜团的一个大胆回复,但是对比余辉先生...  

用戶評價

评分

基於風格和圖像誌的情境化分析。斷代斷得頗中肯,往前推到神宗朝,但對於畫作意圖的推斷用瞭太多的軟證據,說服力不夠強。

评分

構思與觀點有趣,證據鏈有瑕疵,但這個故事是說的好

评分

構思與觀點有趣,證據鏈有瑕疵,但這個故事是說的好

评分

就《清明上河圖》,著名美術史傢羅樾(Max Loehr,1903-1988)曾說,“幾乎沒有任何一件宋畫可與之媲美;是完全不受任何畫風影響、純粹對現實的真實刻畫”。這大約與此圖並非單純的藝術創作,而是有著特定的功能訴求有關。本書將此圖的繪製年代提前至神宗朝,還是頗有說服力的。

评分

基於風格和圖像誌的情境化分析。斷代斷得頗中肯,往前推到神宗朝,但對於畫作意圖的推斷用瞭太多的軟證據,說服力不夠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