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朴(Robert L. Thorp),早期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艺术史和考古系教授,著述丰硕。杜朴博士除了在远东广泛的游历和田野考古工作,还合作策划了几个重要的展览,并受邀在每个以中国艺术收藏著称的美国博物馆做讲座。
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1995年起任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晚期中国(宋代至今)艺术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获得众多奖项和荣誉。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国肖像画》(Boundaries of the Self: Chinese Portraits 1600—1900),在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和书评。文以诚博士经常受邀以演讲者、评审或研讨者的身份出席有关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会议和论坛。
《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风格基础上,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作者打破了传统艺术史教材按类型(建筑、雕塑、绘画......)和朝代叙事的僵化模式,内容在类型的基础上统摄于若干主题,主题内部跨越了不同类型的材料。同时,部分章节跳出朝代界限的束缚,注重社会文化史的连续性。作者为艺术现象提供了翔实的社会背景,努力还原艺术的历史环境。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综合运用了考古、文化解释等多种方法,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境界。中译本挑选书中的精美图片作为彩插,相信读者必将为那流光溢彩的艺术之美所折服。
扪心自问,我的高中历史基本都还给了老师,也从没像模像样地学过艺术。我跟艺术俩字最亲密的时候大概就是出门旅游的时候,走马观花地看看博物馆、美术馆。在“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这俩词儿面前,我只有自惭形秽和惶惑不安。因而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有着巨大的心理负...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国艺术史》这样的书,已出过许多种,两个美国人写这样的题材,有些让人不以为然。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生活在这个文化圈外的人,永远体会不出文明中那些具体而微的东西,他们的写作只能隔靴搔痒。 但这样的话,只能在看过本书之前说,必须承认,本书达到的高度...
评分最近有一个很不错的话题,叫#成年后如何对自己进行审美再教育#。今天拿着崭新的《中国艺术与文化》,我忽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本书第一章第一幅插图,是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瓶”。诚如书中所说,这是与仰韶文化同样著名的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型。但更进一步呢?马家窑文化是“...
不用彩图;翻译得这么差还好意思写译后记。。。
评分不用彩图;翻译得这么差还好意思写译后记。。。
评分翻译的实在让人无语。“主管坐于凉亭之内”都出来了。
评分比较特殊的艺术通史,很注重社会背景,所以干脆叫中国艺术与文化。。。相比一般艺术史,形式和风格分析大大减少。很多看起来只有一两句话的结论,明显能感觉到背后站着一篇论文或一本书。所以其实彩图少问题并不大,反正形式分析不是重点。前面一两章文风很是枯燥,后面好多了。最后的文献列表非常有价值,不仅是列表了,重要的文献都给出了短评,按图索骥,节省了很多找文献的时间,照着后面的列表找兴趣点读就行了。
评分正如前言郑岩所说——“买了两箱子美术史教材,至少一半著作的结构和内容大同小异”。而当初最吸引我的便是这本书在标题中便将艺术与文化联系起来,有一种新颖的感觉。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历史语境,便也难成艺术史。对于视觉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的探索非常有趣,同时也值得被加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