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晓(1930—1966或1967),浙江绍兴人。1952年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任编辑。1955年因“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受审,肺病复发,被允许保外就医,回到绍兴乡下,生活极端困苦。病中写了大量的思想笔记。“文化大革命”前夕,为维持生活,回到上海新华书店储运部劳动。
《无梦楼随笔:苦难中的孤独灵魂》内容简介:作者张中晓以思想敏锐和文风尖锐著称,被称为当代中国的杜勃罗留波夫。该书《无梦楼随笔》既有对哲学、文学、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所阐发的精深见解,也有对自己当时处境的描述和世故、失望甚至绝望、挣扎的情绪的表露,反映了一个身处特殊境遇中的人的真实思想。
读无梦楼随笔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张中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尽管看到了他的照片,也有许多对他的描述,但我总愿意用想象补全这个年轻人的性格,渴望和生活。那些随笔中的确有才华,却很难说有多么深刻。促使我一遍遍翻阅它的是一种可能性的探求。一个普通人究竟可以在失落的...
评分假如有一天,这个世界黑白混淆,坚持真理的同伴们都被打倒。未凉的尸体旁儿女决绝的转身,贫瘠的人情,无奈的冷眼。我是要像人一样地生活感觉和思想,还是像僵尸一样不思考?兽一样冲动?百灵一样学舌? 我不知道,不敢知道,我只是万千俗子中一个卑微的怯弱者。 ...
评分准确地说,这本书是张中晓的遗稿, 他在当时的苦难中,极度贫困和肺病中, 所写下的一系列札记。 他就如帕斯卡尔说的,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肉体很容易为外力所摧毁, 人的尊严在于人的思想。 晚上偶尔在书店找到这本书,毫不犹豫买了一本, 以前大学时在图书馆看过,...
评分果没有那些写在发黄的、陈旧的纸张上的文字,如果那些文字没有那份激动人心的力量,那么,死去已三四十年的张中晓也许就不会在今天被重提。然而,他终于没有被忘记。这不是因为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二十多岁就写下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而显示出他的才华,也不是因为他在一九五...
评分“孤独是人生向神和兽的十字路口,是天国与地狱的分界线。” ——张中晓 如果有这么一天,你成为全世界人眼中的渣滓:没有友情,你的朋友早就被打倒在地;没有爱情,谁敢爱你这样一个“反动派”呢?没有收入,三餐的温饱都已成问题;没有健康,不断地吐着血……一年、两年……...
在那个时代敢于这样表达本身就是勇气了,时代从没有错,错的永远只有人
评分有待研究
评分边读边额外补习文史哲。
评分有2句话对我很有用
评分我无法想象在正义不彰的时代,个人生活困窘下的他,怎么还能写出这么思辨琦丽的文字,让读者心中有盈盈的充实感。知识人的道德责任坚持人类的良心,正直的人们才不辜负正义的使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