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语委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治学广泛,涉足语言学、民俗学、文献学等领域。著作有《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小尔雅今注》、《古典文献及其利用》等。发表论文160余篇。
《训诂方法新探》首先系统论述了训诂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普遍性原则、共时性原则和本原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将训诂方法分为静态训诂方法和动态训诂方法两大类,具体阐述了12种训诂方法的学术原理、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使训诂方法不仅具有理性的解析,而且富于实践的可操作性,切实帮助读者提高训诂能力,分辨训诂是非,减少训诂失误。《训诂方法新探》列举的大量训诂例证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每一种训诂方法的理解,也可丰富有关疑难词语的知识,订正旧有的错误认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较之以往的训诂学教材有特出之处,训诂学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本书能够抛开虚头巴脑的理论,以讲方法为主,最重要的是例证精详,考订严密,实在是美不胜收。能在阅读前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有理有据加以纠正,令人叹服。感受比较深的就是不要随意就声转通假,不要看到另一古籍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意见就说原书有误,本字可以通的偏要找新解是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意思。有些例子读过之后真感觉如同当头棒喝。所列举的三个原则、十二种方法,思路清晰,而且从作者所涉及的学科看,相当广博,只有佩服了。我还存有疑义的地方是作者比较喜欢用生殖文化解释某些问题,不过听老师讲,最新研究祖的本义好像是肉案,似乎不尽如郭沫若所解,对于本书来说,算是大醇小疵,无害。
评分迄今所读最好的训诂学书,例证丰富,引书广博,方法归纳明确而适用,应当置于案头常常查阅。
评分我。。。呜呜呜呜
评分书里上来区分了训诂方式和方法的区别,很有必要,一共介绍了十二种训诂方法,很具体,有可操作性,比一些泛泛的训诂教材好多了。王宁训诂方法论只从形音义总结了三种训诂方法,并作了解释:“一门学科理论意义上的方法是有层次的。《训诂方法论》总结的三种方法……是训诂学性质和特点决定的顶层方法。”似可作为回应。之前看了80%,一直没静心看完,有用再翻吧。
评分语言学的有些概念各个版本不同,在实践中起到效用,自圆其说则可,至于周遍性的训诂方法,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姑且理解为一种文献阅读的谨严和自觉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