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1948- ),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于东安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大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13岁的布里奥妮·塔利斯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颇有作家天分。一天,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强暴,先前一直对管家的儿子罗比抱有误解的布里奥妮武断地认定罗比即是罪犯,并出庭指证他,罗比因此入狱。但坚信他无罪的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着地与他相爱。三年半后,罗比出狱,当时正值二战期间,他加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塞西莉娅随后应征入伍,布里奥妮也成为红十字会医务人员。时间让一切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一种客观的近乎冷酷的笔调描写了布里奥妮对自己剧本的努力。之所以说“客观的近乎冷酷”,是因为对于这个只有十三岁的主人公的努力,作者以对待一个成年人的挑剔眼光,用一支充满着恶毒嘲讽的笔去描写布里奥妮的种种心理活动。于是,这样一个开头也就鲜明...
评分 评分麦克尤恩是一个很难界定的作家。曾经偏向于将他定义为严肃作家,但他的作品中过于讨巧的情节设置以及迎合读者口味的题材选择使我动摇。但如果将他定义为大众作家,那么很明显,他与流行爱情小说作家或者故作深沉的部分日本作家又是不一样的。但麦克尤恩似乎并没有那么严肃...
评分1 首先,Ian McEwan对于电影的改编是满意的。这位英国作家自己动手写过电影剧本,却只把电影视作比书籍次一等的媒介。小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写作者的思维和情绪是如何奔涌向前的,这点上,电影很难做到。意识的流动是能够浮出纸面的,它是一种自成生命的东西,在阅读的时候苏...
评分有情人生生不息
评分看完书才明白电影多厉害
评分最后女作家说:我深深觉得,让我的小说中的有情人最终团团圆圆,生生不息,绝不是怯弱或逃避,而是最后的一大善行,是对遗忘和绝望的抗衡。Ian从没有过常理中的圆满结局,即便平稳收尾,他也要把那块疤揭开看看。
评分那么文学的终极关怀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人生真相与假象的反复呈现。文学和哲学不一样,哲学是寻找真相,可以一路残酷下去,可是文学常常会有不忍;它不忍时就会“假作真”,它残酷时就会“真亦假”,然后让人恍然大悟。
评分结局处“书中书”的处理充满了绝望,整本书中伊恩不断重建人性、不断啃骨噬髓地刻画布里奥妮对得到宽恕的吁求,却在最后一刻,《阿拉贝拉的磨难》的帷幕落下后,把遗恨将伴随终老的真相告诉读者。或许女作家的救赎,永远只能在作品里实现。伊恩这位当今在世的技法最高超的作家将这个关于战争、爱情、救赎、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写得超尘拔俗,读来是一种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