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单向街图书馆创办人之一,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1968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
《大败局2》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
《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一、 《大败局》从I到II,6年时间,吴晓波成熟了。 尽管与前作一样,《大败局II》还是在寻找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但已经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企业本身。当《败II》的视野更开阔,它找到的答案也就更丰富。 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评分一、 《大败局》从I到II,6年时间,吴晓波成熟了。 尽管与前作一样,《大败局II》还是在寻找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但已经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企业本身。当《败II》的视野更开阔,它找到的答案也就更丰富。 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评分拿到书的第一眼有点不顺,很奇怪为什么封面的“大败局”是用烫金字的,情理上似乎用黑字更来得切题些吧,读完书后有点明白了,盖败走的同样也是真金白银也,一点也不含糊。 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这九个故事里的财富之“败”是败给了谁,换言之,谁成为了相对应...
评分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堪比任何一部精彩的大片。能以旁观者的角色阅读那些在幼时还如雷贯耳,如今却已籍籍无名的企业故事,感受大浪淘沙般的沧桑变化,让人生出许多感慨。在那个年代,健力宝、科龙、华晨等,这些企业都是中国的行业标杆,他们的领导者都是一群有激情的企业家,因为...
评分成也资本,败也资本!企业家原罪、股权结构、政府干预、内心膨胀、高度杠杆……是他们失败的元凶。在中国做企业要懂得踩刹车,要懂得和政府周旋,要懂得在一个领域里做专,当然也要懂得资本的运作。 在赚够了钱之后,懂得全身而退就是高手!科龙的潘宁是此中高手!而华晨的仰融...
还是看实体经济顺眼,这些搞资本运作的人太有脑子了
评分难得
评分这书出版到今天也已经6年了。想想第一次看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是我一个人在株洲乡下的一个破教室里。那本书是我买的还是当时的女友寄来的,已经记不清了。现在想起这些觉得跟做梦一样。时间实在太可怕了。具体到这本书,之前一直没想看,买来看是因为做美都控股项目,想要了解一下当年的德隆。还行吧,不如激荡系列。吴晓波的书其实进步还是很明显的,站的角度越来越高,看得也越来越远,从微观到宏观,最近的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思考,已经比当年的大败局深刻太多太多。2013年8月18日看完于北京飞厦门的航班上
评分第二部比第一部更有时代感,除了浓厚广告营销所带来的后果,还反思了商人对于资本市场的不断滥用及体制僵化所导致的无奈结局。期待吴晓波写第三部---总结互联网公司的成败。
评分成功的模式各异,大都无法重新复制,而失败的过程大致相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