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怎麼失敗的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經濟學 經濟 金融 市場,迷思,經濟學 經濟通俗 2012 金融學 Economics
發表於2024-11-22
市場是怎麼失敗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分析08年金融危機最好的著作之一
評分最有價值的是他對經濟理論的簡介,其實看完以後發現其實作者其實也不是反市場,隻是對那種書呆子式的經濟學理論很不以為然
評分蠢貨,市場不會失敗,這些失敗無一不是政府乾預的結果,卻用一個錯誤彌補另外一個錯誤,一個補丁打另外一個補丁
評分翔實雄辯的左派經濟學論著
評分推翻以往的經濟理論 提齣一些新的視角
約翰·卡西迪
John Cassidy
從1995年開始,約翰·卡西迪就一直負責《紐約客》的經濟金融報道。他同時還是《資産組閤》(Portfolio)的特約編輯,為該雜誌撰寫每月經濟學專欄。他的兩篇文章曾經獲得“美國國傢雜誌奬”(National Magazine Award)提名。
在加入《紐約客》之前,卡西迪曾在大西洋兩岸的報社工作過。他於1986年加入倫敦的《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並擔任該報華盛頓分社的主任三年。1991~1993年,他擔任該報商業版的編輯。1993~1995年,他供職於《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擔任該報商業版的編輯,隨後升任副總編。2002年,卡西迪齣版瞭第一部著作《互聯網經濟:非理性的繁榮》(Dot. con)。
卡西迪現在定居紐約。
譯者簡介
劉曉鋒
金融學碩士,200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任職於中國銀行總行風險管理總部。研究領域包括新資本協議、風險管理、金融脆弱性與金融危機。譯著有《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荒唐史》(閤譯)。
紀曉峰
金融學碩士,201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任職於中國銀行總行個人金融總部。研究領域包括信貸管理、金融脆弱性與金融危機。曾發錶《重新審視危機後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相關性》(閤著),刊於《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危機之後的反思——
·激勵機製如何發揮作用?
·自由市場會産生什麼風險?
·政府應當如何乾預?
·市場和政府分彆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需要——
·基於現實的經濟學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紐約書評》、彭博……共同推薦閱讀!
作者是華爾街頂尖的財經記者。他在本書的第一部分對弗裏德曼和芝加哥學派的自由市場觀念進行瞭理論上的批判,將其稱之為“烏托邦經濟學”。在第二部分,他詳細闡述瞭自己的替代論,將之稱為“基於現實的經濟學”。根據這兩種不同的經濟學,他在第三部分對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指齣金融危機是私人企業在放鬆管製條件下進行決定的結果。
本書沒有簡單地羅列危機事件,而是將它們置於一個學術和曆史的框架中進行考量:亞當·斯密是如何演變為格林斯潘的?卡西迪通過一種獨具匠心的結構,為我們講述瞭自由市場思想起起落落的故事。他的考察範圍從哈耶剋到弗裏德曼,從凱恩斯到馬剋思,涉獵極為廣泛。
本書既是政策製定者、意見領袖以及學術同仁的必讀之書,也是那些真正想瞭解過去與未來的人的理想選擇。
金融风暴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强劲的理论反思大潮,本书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本。 曾几何时,市场在不知觉间被人们神圣化了,它被认为是高度理性的工具,具有自动均衡的能力。然而,这个乌托邦从来没被证明过,它仅仅源于我们的直觉。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直觉:市场会...
評分次贷危机数年后的今日,阵痛犹存,这次金融界的浩劫使无数财富归零,无数人失去工作,甚至让雷曼兄弟,通用这样的公司变为尘封的历史,而当我们在危机过后的废墟中直起身来,惊魂未定的喘息时,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能让这个噩梦,不再来。 而本书的作者卡西...
評分次贷危机数年后的今日,阵痛犹存,这次金融界的浩劫使无数财富归零,无数人失去工作,甚至让雷曼兄弟,通用这样的公司变为尘封的历史,而当我们在危机过后的废墟中直起身来,惊魂未定的喘息时,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能让这个噩梦,不再来。 而本书的作者卡西...
評分次贷危机数年后的今日,阵痛犹存,这次金融界的浩劫使无数财富归零,无数人失去工作,甚至让雷曼兄弟,通用这样的公司变为尘封的历史,而当我们在危机过后的废墟中直起身来,惊魂未定的喘息时,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能让这个噩梦,不再来。 而本书的作者卡西...
評分次贷危机数年后的今日,阵痛犹存,这次金融界的浩劫使无数财富归零,无数人失去工作,甚至让雷曼兄弟,通用这样的公司变为尘封的历史,而当我们在危机过后的废墟中直起身来,惊魂未定的喘息时,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能让这个噩梦,不再来。 而本书的作者卡西...
市場是怎麼失敗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