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1981年生,安徽淮北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师,复旦大学基层社会与政权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0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当代中国的腐败与廉政建设、地方政府与政企关系。
《腐败、政绩与政企关系:虚假繁荣是如何被制造和破灭的》是对某内陆城市一个国企集团破产腐败案的案例研究。作者通过追踪地方政府在该集团从组建、壮大到衰亡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政绩驱动”是促使地方政府和官员积极涉人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滋生了大量贪污腐败的机会。在案例中可以发现,处于同样的政绩激励结构下,沿海与内地地方官员的回应策略却差异甚大;在任期内无法通过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来赢得政绩的地方,官员会采取替代性策略来执行中央政策,其中包括案例中凸显的“自我表现的策略”,即通过上下迎合、制造繁荣的方式来获取政绩。对此,作者认为,若考虑到地方政府“合谋”的可能,中央政府必须调整现有的监督体制,才能保证晋升激励机制的正面效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比较贴近故事讲述和研究回顾,结合理论的结论勉强
评分现实比小说精彩
评分理论和故事脱节略严重 (P.S.化名真是密不透风)
评分我系老师博论补全计划#野心还是很大的,试图从一个公司的案例中透视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与国家转型,可惜很多地方处理得太过粗糙。一方面,在讲故事的时候显得技巧性不足,这可能受访谈得到的资料限制,完全没有《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那种视角切换的流畅感和饱满感;另一方面,读完才发现其实扬海集团的故事本身和腐败的关系并不大,论文试图与腐败的文献对话显得莫名其妙,而和中国政治文献的对话则流于粗疏。当李辉老师谈到缺少中层的、体现国家复杂性的理论的时候我有点儿惊讶:李老师那时候没读过《社会权力的来源》吗?总体而言还是有些尴尬的,不仅是研究方法上无甚亮点(讨论了几页研究方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定性方法都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回答了什么问题。李辉老师后来的转型可能也是意识到了博士训练中的不足,也算很好了。
评分问题意识还是太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