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蘆花(1868-1927),明治、大正時期小說傢。齣身熊本縣,本名健次郎,為德富蘇峰(1863-1957)之弟。蘆花曾加入兄長蘇峰創辦的民友社,和兄長一起共事過。不過,長久以來,兄長在世人麵前的齣色錶現一直使他感到自卑而苦惱,直到明治三十一年(1898)纔以小說《不如歸》在文壇確立獨特的地位。明治三十四年(1901)他以社會小說《黑潮》和兄長蘇峰斷絕兄弟關係。蘆花的言行雖稍過激烈,但因受俄國小說傢兼思想傢托爾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i, 1828-1910)的影響,使他始終立於基督教人道主義的立場。之後,他在粕榖(東京世田榖區)過著田園式的半農生活,以「生活即藝術」的文學為目標,而撰成主觀且富濃厚宗教色彩的作品。蘆花本人的姓,采用的是「冨」字,而非「富」字。蘆花作品有隨筆集《自然與人生》與《新春》、小說《不如歸》、自傳小說《富士》與《迴憶錄》等書。
《自然與人生》講述瞭:屋子不過十坪,庭院僅有三坪。有人說,此處院窄屋陋。然而,屋雖陋,尚能容膝;院雖窄,亦可仰望碧空,足以信步遐思。
遗憾 初中时读的那版 豆瓣缺…… 时节交替 山谷里 栗子落地 时至今日 每到深秋 总能想起他对寂寞之声的传神描述 很美很美 伊豆 奈良 箱根的山 对昭和时代日本乡间的憧憬 始于德富芦花 对自然和细节的热爱 在德富芦花之后更甚
評分河面宽阔,距离对岸的小见川约有八里。客舍濒临水边,夜半惊醒,但闻枕畔橹声轧轧而过。 在风平浪静的黄昏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已将身子包裹于灵光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灵魂端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 ...
評分河面宽阔,距离对岸的小见川约有八里。客舍濒临水边,夜半惊醒,但闻枕畔橹声轧轧而过。 在风平浪静的黄昏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已将身子包裹于灵光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灵魂端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 ...
評分近日,我偷闲读了德福芦花(日)的《自然与人生》,该书洋溢着一种引人向上的自然之美。我从《自然与人生》中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上天对我的启迪:生活是顺从心灵呼唤的自然之美。 德福芦花在《自然与人生》里,讴歌自然之美,对生活怀抱积极的态度...
評分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日落日出、大海小溪、花鸟鱼虫、四季景物,点点滴滴,在德富芦花的笔下,仿佛精灵一般,浮现在远方,或记忆深处,勾起你无限遐思。这是文字的魅力,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感恩。 对于此书,作者德富芦花曾说:“题目定为‘自然与...
譯得太差瞭,就像是一個自認甜美的中國腐朽男人寫的。完全不比陳德文。
评分自然之美之深刻,必須親自感受,任何形式的轉述都隻是附麗,然而仍可一窺其貌,一感其韻,亦能使內心平靜。
评分自然之美之深刻,必須親自感受,任何形式的轉述都隻是附麗,然而仍可一窺其貌,一感其韻,亦能使內心平靜。
评分日式散文。
评分《自然》不錯,《人生》就嗬嗬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