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本名李勇,先祖由江西迁湖南后第26代。18岁负笈北上,至今22年。任过公务员、记者,现供职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语文出版社。平生最爱读书、写作二事,笔端游走于历史文化和时事评论之间。现已出版《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晚明七十年》、《闲话红楼》。
《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主要内容简介:一位在南方山村长大的70后,当他用稚嫩的眼开始看世界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在目睹中国乡村一百年来最巨大的变化:知青回城、人民公社的解体、高考恢复、传统民俗的回归、琼瑶小说邓丽君歌曲流入山乡、南下打工潮的开始、乡民对财富的欲望被激发……直到这位少年进城多年后,回首这一切,才明白他有幸赶上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尾巴,他和他的同龄人是为耕读文化唱挽歌的一代。作者的少年时光,虽清贫然而温馨,因为他成长在中国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大时代。这不仅是十年砍柴个人的经历,也不仅是湘中一隅已消逝的场景,而是一个大国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由十年砍柴所著。
60,70后一代人有无数个故事,读书的奔头,应该是典型的方向,也有很多是另外一条路,学徒,种田,务工,进入城市,子女成为城镇户口,享受相对条件好的教育,农村与城镇接轨的一代,80后,90后最为记忆尤心了,同时城市与农村文化兼得,也是一件幸福的经历,只希望城镇化不要...
评分- 寫甚麼之前, 先批評自己。我不在國內長大, 從少就在城市成長, 知道在香港有村屋有圍村, 但不知何謂農村。新界的農村對我來說, 不過就是狗多一點, 路窄一點, 有井水有天台那樣。很難堪的是, 我成長時農業是用來被嘲笑的。 - 我也不知國內的城市成長, 深圳與廣州就是我所知的'...
评分在工业文明急剧膨胀,城镇化飞速进行的今天,农耕文明是否要分崩离析? 我90年出生在农村,那时的宗族影响力已经式微,不过好在有些很基本的东西保留了下来。读书才有出路是父辈们对我这辈的期盼。 我自小体弱多病,加上母亲的过分呵护,基本上就没有做过农活,也许这让那些在...
评分进城走了十八年,与其说是作者的自传,勿宁说是所有进城青年的缩影。 天涯社区有个活动,回贴送书。我参加了,运气出奇的好,得到了。认识了这个叫砍柴的兄长。 我的故乡在渝东南,毗邻土家族,或者说先祖也算是那边的人吧,反正与那些生活在巴山地区的人性格类似,火爆而钢烈...
评分生于1970年代人所著最好的一本回忆录,70后农村孩子的精神成长史。四十而立的70后,全面登上中国舞台,这本书预示着他们将会有所作为。因为,正如砍柴敏锐地感到,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最后一代,也是告别传统的第一代。 砍柴进城用了十八年时间,不算长。如果城乡二元对立...
丙申年第10本。根据喜好,可以读读。砍柴的中文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评分一个出书人,当他把自己的照片放到书里,他在想什么?我不惮以恶意推测这人。
评分虽然差了10年,但很多经历还是很真切。
评分20130607 电子书缺失一部分。写湘地农村生活和韩少功《山南水北》有些类似。农忙时家长疏于照看的孩童饿极时用拐棍敲打老人家挂在梁上的饭钵偷吃,傍着爷爷坐在屋前看远山,在水烟里加辣椒面,晒干的青苔替换了烟丝作弄。这样的小恶作剧我从前也做过。
评分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