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称为现代科幻“三巨头”。其代表作包括《童年的终结》《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获雨果奖、星云奖)及《天堂的喷泉》(获雨果奖、星云奖)等科幻史上的杰作。
与另两位“巨头”相比,克拉克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硬科幻”,视野宏大,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饱含人文关怀,充满对人类文明终极意义的探索。
克拉克早在1945年即提出利用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由于他的这一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轨道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外星人不请自来,这是人类期待已久却又不敢相信的事件。22世纪的某一天,这样的事件终于发生了——
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自外太空悄然而至。它的到来解答了困扰人类多年的那个问题:茫茫宇宙之中,我们并非孑然独处;除我们之外,这里还有其他智慧种族,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我们。
人类将它命名为拉玛,派遣了自己的飞船与它会合。但种种迹象表明,拉玛似乎已是一艘死船,仅在自动程序引导下继续着目的不明的飞行。它的船员们无影无踪,只留下无比宏伟的遗迹,让人感慨、惊叹。
然而,正当人们陷入迷惑之时,拉玛复活了。它改变轨道,直奔地球……
《Rendezvous with Rama》是科幻作家Arthur C. Clarke的代表作之一。Arthur C. Clarke的名字也许对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他和Stanley Kubrick共同创作的科幻经典《2001: A Space Odyssey》恐怕是如雷贯耳了。Kubrick本想基于Clarke的短篇故事《The Sentinel》拍摄电影的,电影剧...
评分在克拉克创作《与罗摩相会》之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阿瑟·克拉克早在1956年便迁居锡兰(1972年改名斯里兰卡),至此常年定居于这个印度洋上的岛国。在2008年正式加入斯里兰卡国籍,同年去世。 2.1964年起,与库布里克一起创作《2001太空漫游》,电影1968年正式上映,迄今仍是...
评分罗摩(Rama)是一度被误认为闯入太阳系的小行星,编号31/439,意为2131年被发现的第439颗小行星。它实际上是地外文明的航天器,还在木星轨道之外时就被人类感知。时间如此之早,要归功于人类的团结与进步。 既然说到人类团结、共求进步,这条科幻现实的新闻还是要提一下:2018...
评分 评分「如果他选择错了,很快就能知道;但如果是对的,他却可能永远也证明不了」
评分「如果他选择错了,很快就能知道;但如果是对的,他却可能永远也证明不了」
评分克拉克事实上是一个先知,但他同时还是一个工程师。
评分有些小说只需要开头的寥寥数句, 就能让你明白, 它就是你一直以来 都在苦苦寻觅的那种故事。 这本与我而言即是如此。 我也是从十年前第一次读完后, 便清楚地知道, 自己最钟爱的科幻小说应该是什么样子: 波澜宏大的奇观与精雕入微的细节并具, 无与伦比的想象与严丝合缝的逻辑共存。
评分太空时代航海探险的麦哲伦们和奇观展示,拉玛带着一种伟大的轻蔑转身离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