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特.阿班(Hallett Abend, 1884-1955),又譯為亞朋德,1884年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卒於1955年,一生未婚,無子嗣。他向不喜循規蹈矩的生活,在史丹佛大學剛念到三年級,便輟學當起了實習記者。來華前,已在美國報界足足浸淫了二十一年。1926年來華,1929年之後任《紐約時報》駐華首席記者,1941年離開,一待就是十五年。與中國上層人士關係密切。著述頗豐,作品包括《苦難中國》(Tortured China)、《華爾傳》(The God from the West)、《一半人為奴,一半人自由:這割裂的世界》(Half Slave, Half Free: This Divided World Abend)等。
此書採回憶錄的形式,有見聞,卻不是見聞錄;有大量歷史片段,卻非歷史著作;有切身經歷,卻不是自傳;有逸事珍聞,卻不是掌故集。此書講的是美國式的新聞採訪實踐,而施展的場所,卻是變革方興的古老中國。……阿班以記者的親身體驗,寫出這採訪歷史中的一幕幕。讀下來,在看到歷史風雲的同時,也見識了歷史是怎樣被投射到傳媒。
阿班在華十五年,後十四年供職於《紐約時報》。他從駐華北記者做起,迅速升任駐中國首席記者,管轄中國各地諸多記者站。他在華期間,適逢中華民國歷經多重巨變。北洋系統由盛及衰,國民黨一脈則隨北伐興起,並統一全國;歐美勢力在革命打壓下委頓,日本勢力則日益壯大。粗略數來,他的報導覆蓋了廣州革命風雲、北伐大業、東北易幟、蔣馮閻大戰、中東路戰爭、濟南慘案、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一直到上海孤島時代的最後一刻。可以說,中國歷史這十餘年的每一起伏、每一皺褶,無不通過他的鍵盤,傳遞到《紐約時報》,傳遞給美國大眾、全球大眾,並影響各國的政界決策及外交方略。
史家知道的中國現代史是乾枯的事實,而阿班提供的一個個側面,來自美國記者的獨特視角,鮮活得帶著汁水,而且向不為我等熟知,也不為我等常見,因而填補了空白,提供了參照,使歷史更形豐滿完整。
近来关于民国历史的书籍层出不穷,各有各的回忆录,而我们无法去分辨谁是谁非,只能当是每个人眼中不同的历史去看了,当是一部小说,毕竟每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都是有自己的选择的,选择写下来的以及选择不讲的,而这本《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这是一个记者的回忆录...
评分活的历史 《纽约时报》的首席驻华记者哈雷特·阿班自1926年至1940年10月在华共十五年,这十五年恰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最动荡的大转变时期,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割据、民主党革命,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阿班凭借着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亲历了许...
评分同时期读了一本《日本帝国的衰亡》,2本书时间重叠部分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记者和外交)和国家(中国和日本)重新经历了抗战前前后后的重要事件。 以往上学学的历史基本交代不清,而且对于当时主要的执政党国民党的描述也不太公平。 这本书从一个美国记者的视角(基本属于上...
該書是紐約時報記者於1926-1941在華採訪時的見聞,這段時期中國正歷經多重巨變,北伐、九一八、濟南慘案、西安事变等大事件陸續發生,透過美國記者的視角,提供不同於史家所撰寫的歷史側面,有別於一般官方或教課書上的觀點,
评分該書是紐約時報記者於1926-1941在華採訪時的見聞,這段時期中國正歷經多重巨變,北伐、九一八、濟南慘案、西安事变等大事件陸續發生,透過美國記者的視角,提供不同於史家所撰寫的歷史側面,有別於一般官方或教課書上的觀點,
评分該書是紐約時報記者於1926-1941在華採訪時的見聞,這段時期中國正歷經多重巨變,北伐、九一八、濟南慘案、西安事变等大事件陸續發生,透過美國記者的視角,提供不同於史家所撰寫的歷史側面,有別於一般官方或教課書上的觀點,
评分挺不错的,第三方的视角,微观细节和宏观场景并存
评分另外的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