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们惯称他为孙中山。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发起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对世界局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终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政治纲领亦影响深远。晚年推动联俄容共、国共合作政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是海峡两岸都备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孙中山
出品人:
页数:32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8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08003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孙中山 
  • 政治 
  • 建国方略 
  • 政治学 
  • 近代史 
  • 社会 
  • 历史 
  • 建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和《民权初步(社会建设)》三种著作汇编而成,是孙中山关于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由上海中华书局于1917年4月初版发行,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中山先生的遗训,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文中提及的铁路建设现在我们已经实现的差不多了,但是北方铁路在外蒙诸线是再无可能,对此唯有扼腕叹息。  

评分

评分

反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和阳明的“知行合一”,证明“知难行易”。 以饮食为证,饮食不独普通人不能知,很多大家也不知道。人之疾病,多半从饮食不节而来。养胃,多吃硬饭素菜水果,肉蛋奶少食,年纪越大越少吃肉。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物。 行易知难在欧美是常识。 阳明学“...  

评分

虽有大炮之嫌,但是读过本书后还是要慨叹国父之才。 国父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论述知难行易,又用了余下的三分之二来勾画了他的宏伟蓝图。我们可以说他过于乐观了,但是在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乐观,革命又怎能坚持下来。 反问,100年了,国父的大略,我们实现了多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两周特地拿出来,认认真真过了一遍《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情怀也好,志气也好,都没有问题,那一代人的进取心强悍得可怕。然而反过来说,对社会事物的论述却往往缺乏严谨的社会学调查与论证。这当然囿于当时的时代条件,但据缺乏考察之信息做判断却是极危险的事,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当时的这个大问题集中表现在,中国人还未搞清自己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关系时,就着急地向外借鉴——偏偏彼时,一是西方各国自身思想发展出了重大问题而在调试交战之时,基础理论建构的黄金时代早已离世人远去;二是我们自己对外界认识往往存在偏颇,就如美国革命详情完全不似《方略》所看到的。凡此种种,在近现代转折时又在中国开出一朵建构理性主义的花,且不说哲学可行性,而彼时理性何在?又以何力建构?而殆世事俱是如此,成也败也。

评分

蛤蛤蛤蛤蛤蛤文采飞扬的国父啊

评分

“心理建设”灌输一种能做、该做、要做的信念,“物质建设”描绘国家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社会建设”教导人们如何成为有礼有节的公民。大到铁路海港之规划,小到开会议事之用语,国父之诚、之才,令人钦佩!共和已过百年,当此重启改革呼声强烈之时,亟需这样的顶层设计。

评分

哪敢给评价。五颗星哪够。我只能说,中山先生生不逢时,而又偏偏只有那个时代的孙中山才是真实的孙中山。中山先生也只能生在那个时代。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空馀暗尘字,读罢泪仍垂。

评分

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 (行易知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