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傢。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們慣稱他為孫中山。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發動一係列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發起第一次國共閤作。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終年59歲。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早年接受教會教育,對世界局勢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終帝製”。他提齣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國共閤作政策,促進瞭中國共産黨的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備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孫文學說——行易知難(心理建設)》、《實業計劃(物質建設)》和《民權初步(社會建設)》三種著作匯編而成,是孫中山關於政治、經濟、哲學思想方麵的代錶作。《民權初步》,原名《會議通則》,由上海中華書局於1917年4月初版發行,後編為《建國方略之三:社會建設》。
無怪楊奎松、楊天石諸人樂意推薦,孫中山的眼光確具前瞻性,史家指其不但在辛亥革命時代是個最前進的思想家,搞歷史的人一百年後回頭看,孫中山仍然是我民族最高層領袖中極少有、甚至唯一的「現代人」。今天重讀這本書,意義非凡,除了重新發現民國,亦可古今證照,頗具現實意...
評分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家。他的一生都在谋求中华民族的振兴,建设真正的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在他外察世界潮流,内审中国国情,并伴随革命实践的深入和思想认识的深化后,他撰写了《建国方略》,这本根据当时中国实情加以研究的建设宏图。《建...
評分为什么孙中山当年会让位给袁世凯?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因为在思想上,孙中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一句“中山理想,克强实行”,道出了多少辛酸。 或许,日后毛的成功就在于他吸取了孙的经验,组织是根本,但纪律和信念才关键。由此,对毛而言确实“知难行易”,对孙而...
評分虽有大炮之嫌,但是读过本书后还是要慨叹国父之才。 国父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论述知难行易,又用了余下的三分之二来勾画了他的宏伟蓝图。我们可以说他过于乐观了,但是在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乐观,革命又怎能坚持下来。 反问,100年了,国父的大略,我们实现了多少?
評分为什么孙中山当年会让位给袁世凯?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因为在思想上,孙中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一句“中山理想,克强实行”,道出了多少辛酸。 或许,日后毛的成功就在于他吸取了孙的经验,组织是根本,但纪律和信念才关键。由此,对毛而言确实“知难行易”,对孙而...
這版非常漂亮。“知易行難”與其說是哲學上的挑戰,不如在宋以來中國重文輕武議論太盛的背景下理解,他說,遠古的知識皆從冒險猛進中來,可惜後來國難臨頭還在各種議論。實業部分,藉史扶鄰在《孫中山——勉為其難的革命傢》中澳大利亞記者瑞納見到孫中山首次展示他的宏偉計劃時的話——“(孫中山)帶瞭一幅約6英尺見方的龐大地圖,把它攤在地闆上……他不因地圖上的種種阻隔而氣餒,隻是握著畫筆,在地圖上盡可能地用鐵路綫填滿各個省區和屬地……他竟然天真地認為,畫瞭這些綫路,國際資本傢就會提供足夠的資本,在5至10年內把這項如此浩大的工程全部建成!”不管是資本或是軍隊都無,不得不倚靠軍閥或外國資本,在這種前提下談政治無異於天真,讓位給袁世凱也是注定(鬍繩書中詳細陳述瞭清亡前後國內外各勢力對袁的爭奪,無它,有軍隊傍身耳)。
评分不愧為國父!
评分哪敢給評價。五顆星哪夠。我隻能說,中山先生生不逢時,而又偏偏隻有那個時代的孫中山纔是真實的孫中山。中山先生也隻能生在那個時代。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空馀暗塵字,讀罷淚仍垂。
评分mark
评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中國夢。孫中山的中國夢,到現在還沒有實現,卻也到現在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實業計劃已經有一部分實現瞭,但社會計劃依舊背道而馳,什麼時候中國纔能迴到民主建國正確軌道上來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