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1933,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1936年,埃德加o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共产党、红军的报道。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斯诺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堪称“红色经典”中的经典。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家社此次出版的纪念珍藏版汇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译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订版三个早期不同版本中的珍贵图片。
(写在前头:朋友说我看这书的角度忒诡异了,我检讨……OTZ……) 斯诺在踏上红色中国后的第一件糗事,就是在战士们练习拼刺刀时,被他们很爷们儿的吼声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身后的红军向导只好安慰他说:“没事没事,这是假的……” 其实这书很囧,囧得我一边被雷一...
评分这是本很有趣的书。 我总结有趣的原因在于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写作立场。作为外国人,他成长的环境、接触的价值观与这个风起云涌的东方国家有着太多的相异,而这个独特的国度在斯诺的头脑中是一片空白——“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了...
评分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评分 评分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雖然久聞《西行漫記》的大名,但反倒是先讀了何偉的“中國三部曲”再看斯諾的作品,發現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用名詞做小標題、以人物故事為線索、大量對景色狀物的描寫,這樣的寫法會讓讀者覺得新鮮有趣,身臨其境,卻也不免因個人經歷的局限而以偏概全,不過在當時的局勢下,斯諾隻身進入蘇區已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4顆星
评分很朴实,翻译也很流畅自然,那个时候为革命奋斗的人,都是闪闪发光的样子。其实这一百年来每一步都很难,每一段都值得好好书写,不需要泥塑般的人物,也不想看一套套的官样文章,不要到了某个时期就突然空白,某宣部真的好好学学。
评分一个报道中国的典范,精准敏锐的时代预言书。有倾向性却不失优雅,兼顾对受众群体的考虑。
评分雖然久聞《西行漫記》的大名,但反倒是先讀了何偉的“中國三部曲”再看斯諾的作品,發現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用名詞做小標題、以人物故事為線索、大量對景色狀物的描寫,這樣的寫法會讓讀者覺得新鮮有趣,身臨其境,卻也不免因個人經歷的局限而以偏概全,不過在當時的局勢下,斯諾隻身進入蘇區已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4顆星
评分补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