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影像

碎片化的影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大出版社
作者:李正光
出品人:
页数:29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1-1
价格:3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4950899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电影
  • 影评
  • 论文
  • 李正光
  • 影视批评
  • 第六代
  • 中国
  • @福师大
  • 影像艺术
  • 碎片化
  • 视觉叙事
  • 现代摄影
  • 数字影像
  • 文化反思
  • 个体记忆
  • 城市景观
  • 时间流逝
  • 媒介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20世纪90年代复杂的文化空间和话语场域,中国影坛“第六代”是蕴含复杂所指的一个“能指”。在缠绕其上的诸多文化现实和文化矛盾背后,是新一代电影人审美观的转向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立场的转变。《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通过宏观理论的寻绎、定位与个案文本的细读、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文化学、心理学、电影美学互动的理论考辨论证中,既层层深入地梳理廓清了第六代导演这一代群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与“以丑为美”的影像实践,又环环相扣地分析评估了其审美观背后的文化特质及其美学价值。

《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第六代导演前世今生和创作实践的专著,完善了中国电影导演代际谱系的地形图,充盈了中国电影文化史和电影美学史。

作者简介

李正光所著的《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采用现象描述、影片解析、个案细读、文化分析、理论阐释等方法,既对第六代导演前后十几年的创作作了全景式的回顾,也从第六代电影中人物的选择与塑造、场景的选择与运用、镜语的使用、演员的表演、画面的风格等诸多方面深入挖掘了其“以丑为美”审美观念下的具体影像表征,并从文化角度阐释这种表征背后更为深层和根本的原因。

目录信息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时代之子:第六代作为一个新的代群
第一节 雾中风景:第六代导演的显影
第二节 从第五代到第六代
一、“文革”之子:第五代导演
二、社会文化与电影语境的变迁
三、“血管里流的是胶片”:第六代导演的艺术营养
四、弑父:一种新的审美观的确立
第三节 中西审美镜城中的“以丑为美”
一、中国的美文传统和电影观
二、西方美丑观演变的谱系
第二章 以丑为美的影像实践
第一节 丑角登场
一、丑角登场:新的人物群像
二、影像修辞的变化
三、丑怪行为的呈现
四、深层心理的揭示
第二节 原生态的场景呈现
一、场景空间的选择
二、废墟意象
三、粗糙美学
四、演员的非职业化
五、厕所和厕所的“政治学”
第三节 审丑的影像语言:长镜头
第三章 审丑:几个个案分析
个案一:谁在哭泣?——《哭泣的女人》分析
一、人物视点:王桂香的命运流转
二、人物修辞:丑角美化
三、祛魅与嘲弄:男性与权力形象
四、影像呈现:复活的身体
个案二:《苏州河》:一个后现代的审丑文本
一、边缘话语:对上海都市现代性的消解
二、不确定的叙事和碎片化的影像风格
个案三:《青红》和《世界》的比较阅读
一、生活在别处
二、权力话语的显与隐
三、影像:框住的和流动的
第四章 以丑为美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边缘文化的代言
一、自身命运的书写
二、话语策略的选择
三、公共领域的参与
第二节 青年文化的彰显
一、摇滚的面孔
二、寻找的迷津
三、时尚的追逐
四、街道的凸现
第三节 死亡意象的营造
一、偶然之死:意义的消解
二、营造死亡:生存的哲思
三、超越死亡:生命的救赎
第五章 第六代电影的审美价值
第一节 弱势境遇的敞开
一、彰显弱势的行动
二、真实的呈现
三、悲剧的力量
第二节 艺术价值的拓展
一、碎片化:一种叙事策略
二、互文性:一种实践创造
结语:从两次“七君子事件”谈起
一、规训与惩罚:前“七君子事件”
二、皈依与召唤:后“七君子事件”
附录一:《中国电影的“后黄土地”现象》
附录二:第六代主要导演和作品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六代导演的“审丑”美学 ——读李正光的《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 ■禾刀 作为第六代导演创作模式的“开天辟地”人物,张元一开始只是不愿放弃《妈妈》的那个好剧本。1990年,27岁的张元实在无法找到政策资金的情况下,干脆“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地干起来了,...

评分

第六代导演的“审丑”美学 ——读李正光的《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 ■禾刀 作为第六代导演创作模式的“开天辟地”人物,张元一开始只是不愿放弃《妈妈》的那个好剧本。1990年,27岁的张元实在无法找到政策资金的情况下,干脆“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地干起来了,...

评分

第六代导演的“审丑”美学 ——读李正光的《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 ■禾刀 作为第六代导演创作模式的“开天辟地”人物,张元一开始只是不愿放弃《妈妈》的那个好剧本。1990年,27岁的张元实在无法找到政策资金的情况下,干脆“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地干起来了,...

评分

第六代导演的“审丑”美学 ——读李正光的《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 ■禾刀 作为第六代导演创作模式的“开天辟地”人物,张元一开始只是不愿放弃《妈妈》的那个好剧本。1990年,27岁的张元实在无法找到政策资金的情况下,干脆“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地干起来了,...

评分

第六代导演的“审丑”美学 ——读李正光的《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 ■禾刀 作为第六代导演创作模式的“开天辟地”人物,张元一开始只是不愿放弃《妈妈》的那个好剧本。1990年,27岁的张元实在无法找到政策资金的情况下,干脆“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地干起来了,...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喜欢第六代导演的画面。所谓‘审丑/审美’这样的词汇在我看来是虚构的。一切铺展在眼前,你说丑和美的标准是什么?大多数人喜欢的画面就被称作‘美’了。可所谓的‘丑’依旧有人欣赏。于是第六代导演出现满足了我们的视觉渴望。若非论个美丑,宇宙万物皆美。

评分

呵呵

评分

里面一些关于电影的论断还是挺好的,比如电影和美术的关联,将人物放在环境中,而不仅仅是做为一个概念来评论他的善恶。任何一个艺术群体都有特定的文化语境。但是,实在喜欢不起来第六代导演的作品。

评分

2019.12.22结课。上这个课最喜欢听的是老师讲八九十年代的事情,最有趣的是想象不到老师也有着青红那般的同龄人经历:老师说,那时一个党委书记刚踏进霹雳舞歌厅时,不禁被吓得发出“这还是社会主义吗”的感叹,这些流行文化的惊天变化在21世纪却显得过时。最能学到是在分析影片时注意带上的那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另外,这书也带来论文写作的一些裨益。感谢李正光老师。

评分

读了2小时,解决了课题的困扰 抱拳抱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