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峰,著名的先锋实验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实验艺术系主任。1991年开始从事艺术与设计教育工作,同时进行当代艺术、实验设计、小说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创作。作品曾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展出,并在巴黎、北京、广州、深圳、香港、上海等地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览。2010年,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性建筑宣政殿、紫宸殿——《时间中的宫殿》设计者(与澳大利亚IAPA合作)。作品载入《新中国美术60年》。
本书是作者多年的创作手记结集,集中呈现作者几十年的创作理念、方法、作品、哲思等,文字或灵动,或犀利,既能从中透视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困惑,也能从中窥见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我们生存的地球,据说是正反物质碰撞湮灭后留下的剩余物质,而在这一小块剩余物质上就发生了生命这回事儿。这本书,不过是一个生命成长中留下来的一粒残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出生于新中国60年代一辈人中的一位,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遭遇,以及,他以艺术的方式做出的反应。
无论艺术还是设计,都是我们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zz 看了《时间的残渣》这本书我才回忆起我曾与冯峰的作品多次相遇过,例如前一段时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里“超有机”展览中冯峰的《身体里的风景》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展品太多没顾及上记下作者。如果说最开始对冯峰的了解来自于他作品所散发出的那道具有感染力的光晕...
评分关于这本书,很多好的评价,关于优秀的阅读体验,我不想继续画蛇添足,只是感觉整本书的设计上有些问题,书的第二部分是一些对作者的访谈,但是很多访谈内容作者在书的前一部分已经有很多,这样设计显得太罗嗦,30多大洋的一小本书,让人感觉有点浪费空间、凑字数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随意翻到的。对他的时间中的宫殿的设计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去西安看看。其他的内容怎么说呢,科学中的艺术?它的部分创作是我接受不了的,视觉上很震撼,但是心理上是抵触。书的后半部分内容很多是和前面重复的,这点确实不好吧。。
评分关于这本书,很多好的评价,关于优秀的阅读体验,我不想继续画蛇添足,只是感觉整本书的设计上有些问题,书的第二部分是一些对作者的访谈,但是很多访谈内容作者在书的前一部分已经有很多,这样设计显得太罗嗦,30多大洋的一小本书,让人感觉有点浪费空间、凑字数的感觉。
访谈和之前叙述、前言有多次重复,像是另一种方式灌输进作者哲思//我们所视并不一定为真 转化成行动掺杂了太多的臆想//生活并不是由被割裂的整体简单拼贴(8.27深书城)
评分访谈和之前叙述、前言有多次重复,像是另一种方式灌输进作者哲思//我们所视并不一定为真 转化成行动掺杂了太多的臆想//生活并不是由被割裂的整体简单拼贴(8.27深书城)
评分不懂装置艺术。
评分里面的个人色彩个人主义比较重 没读到什么 也不是很有趣
评分写到后面感觉开始有些重复idea了,前面还是很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