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楔 子 弄璋兒001
“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在古代,每一個男子的齣生,都寄寓著父母的無限期望。而他們的成就與自身,與時勢又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齣生在大清王朝定鼎之初的成德,既是一位初入中原的“異族”,又堪稱含著金湯匙齣生的人,不過自己也好,父母也好,大約都不會想到他最終將以一位齣色詞人的身份留名後世。
第一章 烏衣門第006
在成德的童年時代,他的傢族背負著雙重身份。父親是業已失敗的酋長世傢的後代,母親是剛剛獲罪的皇族宗親,可以說既高貴又失落。不過在能乾的雙親嗬護下,成德的童年顯得無憂無慮。而且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父親明珠在官場中如魚得水、平步青雲,逐漸走上瞭實實在在富極貴甚的地位。
第二章 登賢書014
品學兼優,一定是少年成德的老師們能給他的唯一評語。雖然是滿族齣身,但在漢文化的世界裏,他卻像一個標準的優等生,聰明過人、好學不倦,大考小考升學考,無一能將他難倒。在康熙十二年因為寒疾“輟考”之前,成德在學業上一直是無往而不利。
第三章 迴廊影021
在成德孜孜於學業的同時,多情少年情竇初開,青澀的初戀為他的生活帶來喜悅,也帶來瞭煩惱。相愛的兩個人最終未能相守,隻在他最早的那些詩詞中留下瞭許多淚痕。
第四章 上元燈028
各種節令中,成德描寫的最多的大概就是上元瞭。“相逢若個能相賞,消得金霞照夜珠。”一年之中婦女唯一能夠齣門遊街的夜晚,在當時不亞於情人節,成瞭幽會的首選之日。而在那魚龍亂舞的闌珊燈火中,驀然迴首,竟然也能看到成德和他的情人海誓山盟的身影。
第五章 濁世佳公子035
很多人當年是讀瞭王葳的散文《銷魂絕代佳公子》纔開始熱衷於納蘭的。不過“佳公子”這名號絕不是現代的小資女們憑著想象纔加在他頭上。風流瀟灑、任俠重義的納蘭容若,不但文武雙全,而且詩詞文賦、琴棋書畫,無不精通。無論當時還是在後世,他的風姿都讓人無法不充滿遐想。
第六章 問學050
雖然以詞成名,但成德學習時的主要精力其實在儒學。在等待下一次殿試的幾年間,他跟隨老師徐乾學研習經史,在學問上大有長進。同時他在師長、朋友們的幫助下,開始參與編刻大型經解叢書《通誌堂經解》。然而與他相關的成果中最為厚重的這套書卻因為署名權的問題,成瞭一樁至今都無法辨明的公案。
第七章 荊江水065
康熙十二年底開始的三藩之亂,對康熙初年政治、軍事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經過持續八年的戰爭纔得以平定。在此期間,兵部尚書明珠作為堅定的主戰派,得到康熙的倚重和信任,為他後來的飛黃騰達奠定瞭基石。而血氣方剛的成德,則有意投筆從戎、立功疆場。可惜的是,他的一腔熱血並沒有找到用武之地。
第八章 林下閨房075
纔子佳人的故事雖然自古流傳,真實的卻不多。二十歲的成德娶兩廣總督之女盧氏為妻,成就的偏偏就是這樣一樁美滿婚姻。男纔女貌,兩契同心。在成德眼中,她就是再世的謝道韞,更是自己一生最深愛的那個人。
第九章 不信道,遂成知己081
一句“德也狂生耳”,讓人看到成德風花雪月、愁風苦雨的另一麵。在朋友麵前,他是一個真誠熱情、不畏世俗的“狂生”,而與他相交最為莫逆的,當屬無锡人顧貞觀。雖然他們年齡相差不少,且一個是漢人貧士,一個是滿洲貴族,卻在康熙十五年,結交成為一生的知己。
第十章 誰整櫻桃宴093
意氣風發的成德,在他終於完成殿試、考取瞭進士之後,達到瞭一個頂峰,同時也不得不麵對深淵。在明珠入閣前後的這段關鍵時期,康熙皇帝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將這位新科進士擱置瞭兩年沒有委任,而且最終讓他擔任瞭屬於武職的侍衛。這一結果令周圍的人大吃一驚,更讓成德深受打擊。
第十一章 情在不能醒104
“最是人間留不住,硃顔辭鏡花辭樹”。這是後來非常欣賞成德的王國維在妻子病重之際寫下的悲傷詞句。無常的人間,無法挽留的幸福。成德和盧氏這對年輕的夫妻,僅僅相守三年,就不得不麵對永遠的分離。成德萬萬想不到,生産後的盧氏在病瞭短短一個月後,竟然撒手人寰,離他而去。曾經擁有過的短暫美好,在無盡的孤寂和空虛麵前,成為瞭他一生最大的傷痛。
第十二章 風來淥水亭114
康熙皇帝通過籠絡漢族文人,在三藩之亂後,進一步穩定瞭大清王朝的統治。康熙十七年開徵的博學鴻儒科,就是其中的一個重大舉措。成德的諸多好友像硃彝尊、嚴繩孫等人都被舉薦來到京城。雖然考選的過程也不乏暗湧和矛盾,總算還是得到瞭皆大歡喜的結果。而當世之名士齊集一堂,使得京城文壇大為熱鬧起來,成德的淥水亭也隨之成為瞭文人聚會的一個重要場所。
第十三章 花間課126
因為博學鴻儒科,成德終於結識瞭大詞人陳維崧,以他為首的陽羨派當時正領袖詞壇。他的另一位好友硃彝尊開創的浙西派此時也呼之欲齣。不過成德不屬於其中任何一派,他和顧貞觀以《花間集》為宗,主張“鏟削浮艷,純任性靈”自成一格,他們一起編印的《今詞初集》正是這種詞學思想的反映。隨後,成德的第二本詞集《飲水詞》也由顧貞觀編印問世,成德將它稱之為“花間課”。
第十四章 遠書141
無論詩詞還是文章,都是作者“用心”所作,與真實的自己仍然有所隔閡。有幸的是,成德還有一捲手簡得以存世,從中不但能看到他的真跡,更能看到他的生活,也就成為瞭解真實的成德最寶貴的資料。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和他有結拜之誼的朋友張純修。正是他齣於對朋友的珍視,纔悉心保存瞭成德寫給他的諸多信劄。
第十五章 馬曹150
提到侍衛,人們總是想起“禦前”、“帶刀”之類的浪漫字眼,實際上所有侍衛都帶刀,但絕不是都能在“禦前”。普通侍衛又稱為“大門侍衛”,大多負責宮門值宿,而成德則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管理禦馬。或許會有人覺得“馬曹”這字眼破壞美好的想象,不過這是事實,而且很可能成德本人也為此感到相當的鬱悶。
第十六章 悲歌吳季子158
營救吳兆騫一事,是成德和顧貞觀“生死之交”的見證,也是他俠肝義膽的最佳體現。不過對於納蘭這樣有權有勢的貴族來說,釋放一個流人真的那麼瞭不起嗎?隻有瞭解瞭辛酉科場案的復雜背景,纔能理解解救吳兆騫在當時的意義,以及造成的轟動效應。
第十七章 金縷麯167
要釋放一個流放犯,並不是靠明珠或者康熙的一句話就能做到。為瞭營救吳兆騫,成德花費瞭五年的時間,更動用瞭不少關係,終於在康熙二十年讓吳兆騫生入榆關。然而讓他下定決心來做這件事的,不是名利,僅僅因為他和顧貞觀的友情,以及兩首催人淚下的《金縷麯》。
第十八章 長飄泊179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詞中境界,可謂韆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差近之。”能用詞這種體裁寫齣塞上的壯闊和悲涼,是納蘭詞與眾不同之處。不過與此相伴的,是成德揮之不去的羈旅之愁、離彆之苦。常年纍月扈從皇帝齣巡的生活,讓成德忍不住牢騷滿腹。
第十九章 河冰躍馬190
從順治年開始,一夥俄羅斯人流竄到東北邊境,不時劫掠當地居民,成為康熙必欲去之而後快的心病。等到三藩之亂徹底結束,皇帝不但親自往東北視察軍備,隨後更派遣郎談和彭春帶領一小隊人馬前往偵察“羅刹”們的情況。這次偵察行動是後來恢復雅剋薩、簽訂尼布楚條約的前奏,同時也是成德的武將生涯中,唯一參與過的一次軍事行動。
第二十章 舊時明月200
康熙二十一年,成德一連兩次前往東北,因此多次經過瞭葉赫族曾經的領地——開原北關。一百年前,他的祖先們成為東北最強大的部落之一,並一度成為整個海西女真的盟主。然而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帶領的建州女真蓬勃發展,最終擊敗瞭葉赫納蘭氏,統一女真各部。故地重遊的成德麵對斷壁殘垣,迴想當年的“蠻觸之爭”,心情難以平靜,並為此寫下不少含義頗深的詞句。
第二十一章 西風惡213
權臣之子、進士齣身、文武全纔的納蘭,無論怎麼想,也應該在仕途上得到一個更高的職位。然而成德卻當瞭八年的侍衛。這不但與他的理想相悖,更耗費瞭他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使他在學問上也沒能更進一步。而官場的黑暗,權力的危險,更讓這個潔身自好的年輕人不得不時時警醒、處處當心。在看似風光的八年中,他的意誌和抱負不斷被消磨,以至於身心疲憊。
第二十二章 夢江南221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曾六下江南。康熙二十三年取道山東,南下金陵,就是其中的第一次。對於喜好漢文化的成德來說,江南的風景人情一直令他心馳神往。雖然南巡隊伍在深鞦之後纔到達江南,成德還是為自己的所見所聞大大地驚喜瞭一番。留在江南水鄉的詩詞和文章,也難得地透齣欣悅和留戀。
第二十三章 枇杷花下人232
就在成德南下的時候,顧貞觀正帶著一名江南女子北上京城,等候成德。她就是瀋宛。這個在成德的生命中最後齣現的女子,是一位難得的女詞人。因為仕途和生活的苦悶,希望葬身柔鄉的成德懇請顧貞觀為他牽綫,將瀋宛納為外室。然而這一次的愛情仍然以悲劇收場。相聚半年之後,瀋宛南歸,成德辭世。
第二十四章 暮春候244
康熙二十四年的暮春,已經是落花時節。成德的好友嚴繩孫告假還鄉,前來辭行。那一天他們促膝長談,說到瞭很多讓成德唏噓感慨的世事人情。當嚴繩孫起身告辭時,更感到成德的心中還有一些難言之隱。然而他最終什麼也沒有說,隻是口占瞭兩首告彆的詩。
第二十五章 花未落,人已遠257
五月的夜閤花,開得燦爛。淥水亭中,幾位好友,一場詩宴。他們討論詞選,談論成德可能得到的新任命,他們為夜閤花賦詩……一切看起來和過去沒有兩樣。那就是成德去世前最後的聚會。他的生命在三十一歲時,驟然終止。
第二十六章 彆後263
隻是短短的七天。成德的去世,帶給他身邊親友的,不止悲痛,還有震驚。他們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又不得不接受。他們不明白究竟是什麼,毫無預兆地帶走瞭他年輕的生命。是疾病?是憂傷?還是命運?
第二十七章 冷落池亭270
顧貞觀南歸之時,一同參加過夜閤花詩宴的吳天章贈詩雲:“榖簾泉好曾參謁,夜閤花開罷賦詩。金馬纔名狂客散,斜川風景酒人知。”念及乙醜五月間事,不無感傷。隨著成德的離去,淥水亭雅集終於麯終人散,成為當時人們記憶中的風景。
第二十八章 楝亭夜話282
如果。如果成德沒有過早地離開人世,他將終於何處?是成為名臣,還是成為宿儒?或者,依然鬱鬱不得誌?人們相信,如果天假其年,他至少會留下更多,更瞭不起的詞章。但是沒有如果。所有的猜想,隻能留下悵惘。“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許多年後,曹寅一語,讓人幾乎以為如今的所見,也不過是虛妄。
第二十九章 人間何處問多情292
“雞頭池涸誰能記,淥水亭荒不可尋。”納蘭傢在經曆瞭從明珠到瞻岱的幾度沉浮之後,終於隨著清王朝徹底走嚮沒落,時至今日,甚至連遺跡也難以尋覓瞭。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