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深处不见了

爱到深处不见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首位“乐活族”女作家——吕挽

吕挽是一位神秘低调不易归类的女作家,媒体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其个人和创作理念方面的报道,创作周期长,目前仅有三部长篇问世却耗时近二十年,从她的自序、题记、个人博客、人物塑造可以看出吕挽创作心态平和,是一个非常真实关注人性和成长的作家,如果非要勉为其难为其标注,笔者以为可以视为中国首位“乐活族”女作家。

乐活族又称乐活生活、洛哈思主义,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生活,其文化内涵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定位为既不盲目崇洋,也不刻意复古,走在经典与时尚、东方与西方之间。

从几近简陋的个人简介可以看出吕挽的生活轨迹确乎游走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作品中表达了非常强烈的个人成长痕迹,从《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到《在得到与失去之间》,但笔者最为关注的反而是《爱到深处不见了》覆盖在姐弟恋外壳之下的核心内涵:借助一个成长后的女孩蒙蒙——阿吟的故事,如同一个在生活中敢下重注的愿赌服输的赌徒,通过她抛弃家庭、放手爱情的选择吕挽真正想传递给读者的是:你必须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和能要的是什么?!这和作者七十年代人的性格形成可能有极大的关联,毕竟那是一个奴性教育和自我救赎在人性中碰撞的年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我的救赎者;但吕挽笔下的阿吟却通过一种对爱放手的姿态诠释了一种觉醒,那就是历尽繁华和喧嚣后对简单、纯朴生活的肯定和向往,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符合LOHAS的现代人生观。

在现代都市的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社会资讯的过度发达完成了整体的心理麻醉和心理暗示,社会扭曲的从众心理驱使遮蔽了内心真实的追求和向往,在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一条左右逢源的道路呢?阿吟的选择和吕挽赋予她的性格细节:注重自我而关怀他人、终身学习却不融入社会、敢于投入又敢于放下,看似矛盾背离现代生活的选择,其实阐明的是吕挽的现代价值理念:一种随性的慢生活,一种顺其自然的本真生活状态,包括情感生活,而这和乐活族的主旨不谋而合,尤其是作品中表达的对于中国传统的依赖和对小城市简单生活的眷恋,活像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古人一样自相矛盾而自得其乐。可以说吕挽的创作理念是比较超前的,无论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婚姻外守护爱情的可能性,还是《爱到深处不见了》里对于姐弟恋的解读:心理年龄的落差才是真正阻断情感的鸿沟;延伸出的极端个人主义的LOHAS式宣言同样触目:我不想再加入别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别人加入我的人生。

从吕挽的叙述风格上也可以看出,一方面现场感画面感强极具现代特色,另一方面是弱化冲突收敛情节,于无意间埋下草灰蛇线的伏笔,通篇文字的细致雕琢流露出一种古典文化的传承,说神似张爱玲不是不可以,但吕挽对于潜意识人性关怀的通透传递可能是受到西方影视文化的极大影响,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吕挽找到了自己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模式,虽然她一再强调她是一个有叙述障碍、日产量极低的写手。

微妙的是吕挽也是一个绝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作家,《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其实的确更像一个成长的故事而绝非单纯的爱情小说,《爱到深处不见了》笔者以为是一个现代女性个人觉悟的的成长故事,虽然情节推动借助的是同样的一见钟情却与处女作风格迥异,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点评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

笔者有幸了解到吕挽下一步的创作计划,“对我来讲,完成这部小说的意义就是我终于对自己没兴趣了,开始观察他人了。”看得出来吕挽依旧渴望成长,也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和试图突破自我的可能性,让我们期待这位乐活系的女作家的下一部作品吧。

出版者:漓江出版社
作者:吕挽
出品人:
页数:291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75422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爱情 
  • 吕挽 
  • 小说 
  • 青春 
  • 姐弟恋 
  •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 无处安放青春的吕挽第二部小说 
  • 长篇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我们爱的不是某一个人,

我们爱的永远是某一类人。

也不存在谁成全了谁,

她只是不想,

再唱爱那句歌。

他不会忘记那个拥抱,

她吻他的感觉,

那是世界的开始也是世界的尽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从《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我们看到的是青春的悸动,从《爱到深处不见了》看到的是时间发酵出的淡定、从容。 如果我是20岁时看的这本小说,肯定无法理解阿吟。而今,30了,我理解什么叫宁静,什么叫放弃,什么叫生活。阿吟,回头了,她也逼着岑毅回头了,她让他少走...  

评分

最为感怀的是吕挽心下笔端无意间流露的悲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蒙蒙,总表现出无原则的理解和宽容,似乎生活中的欺骗和背叛都是可以理解和承受的。作品中体味不到吕挽的宗教情结,倒是对此有几分嘲讽,但作者可能没有意识到,她用大量笔墨表现的蒙蒙的超然物外的无牵无...  

评分

吕挽她写的男女爱情总是比较回肠荡气,动情又绝不煽情。可表达的爱情观还真是与众不同,第一部讲“相爱的人从来不能相守”,第二部更直接道出:“我们爱的不是某一个人,我们爱的永远是某一类人。”这点跟张爱玲有些像,写爱情写到缠绵悱恻,但不相信爱情真会那么美满,她们的...  

评分

从前没有看过吕挽写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拍成的电视剧也没有看,翻看手里的这本《爱到深处不见了》很有些犹疑,毕竟腰封上的话就令人不快。七零、八零两代人/姐弟恋的一往情深,与灰姑娘的励志爱情。看着就先皱眉头,看了前几页,跟从小相识如今已是老板的男生上床的年轻...  

评分

因为十年前一部《无处安放的青春》的红火,简直成为新一代青春的代名词,于是冲着这部作品的大名而好奇翻阅了作者的这部新作。也因为据说作者十年打磨才完成这篇小说,对此充满期待。爱到深处不见了,是个好名字,光从名字上看便有种扑面而来的“情到深处是无情”的苍凉感。若...  

用户评价

评分

【记忆的况味】 《爱到深处不见了》,这是吕挽新书的书名。 吕挽的书名总是那么美好又余韵悠长:《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在得到和失去之间》,《爱到深处不见了》。 像是一段连贯的人生:少年时永难忘记的青春,一路上的诸多失去与得到,后来恍悟,回头,才发现,爱那么深,于是,不见了。 字里行间,当然也是这样的韵味:永远润泽的小城、普通人家、淡雅的姑娘、阿婆笑容慈祥,没有车来车往的喧嚣,仿佛你走过去,再淡然从容地回望——这样的滋味,不是正在路上或将要走路的人能写出来的。而一定是已经走过这条路,却又发自肺腑地惦念。 所以,那些韵致,就融化在记忆深处、渗透在血脉里,短短几笔,晕开浅淡墨色。 这就够了,太浓烈的,是进行时,而不是记忆本身了。 记忆的至高况味,可以是“徐熙野逸”,而不是“黄家富贵”。

评分

谁说男人不是因为女人漂亮,才开始爱她的。

评分

人物和情节是琼瑶的但又能读到张爱玲的语言和智慧,哀而不伤甜而不腻的爱情小说实在是很难得,读完这样的书会让你相信爱情,世界也变得纯真美好了。

评分

矛盾又刻骨的爱情,爱的不一定是合适的,合适了却恰恰少一分热忱的爱

评分

分儿哪儿来的呀,因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买的这本,感觉略有索然无味的感觉,女性小城视角的作品,基本没有什么内容,很难有震动人心的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