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怀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余英時 余英时 散文 散文随笔 思想史 历史 文化 海外中国研究
发表于2025-02-22
中国情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最后一篇文章是余英时先生学术思想的脉络,尤可引起关注。
评分在情怀贬值的时代,重读余英时的《中国情怀》,是需要打起兴趣的。本书收录了余英时“价值篇”、“文化篇”、“历史篇”、“士人篇”、“儒学篇”、“读书篇”等方面的短论,很多文章已经收入其它文集了。重读的感觉还是余英时在古今中西之中,并没有找到一条有效沟通的道路,所有的文章反而显出他左支右绌。比如,钱穆的《学龠》能够毫不犹豫选择朱熹的读书法,然后逐一疏释。而余英时的如何读中国书,则是要谈读书不需要方法,不要收什么规矩,要学无定法,不要有意见,这是指入门的时候,不要被自己的看法绊倒了。不过,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余英时力图弥合中西之间的差距,试图左右逢源,可惜的是余英时读书并不深入,钱穆开的书单,余英时是没有读完的,所以对于中国学问的功底终究是欠缺的。如果,他没有那么强的政治关怀,也许学问会好一些吧。
评分还是很严肃的。
评分真是感谢禁书,不然没想到要去读。
评分读余英时先生的散文集《中国情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增加了若干历史知识;二是在价值观方面,对余先生沟通传统与现代的努力,有了更多同情。而其所提出的论断,多平实公允,并不一味回护“传统”。三是作者的一支健笔,谨严的史论之外,更有一种人文的关怀,这极大地增加了让人阅读的兴味。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籍贯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首届毕业,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耶鲁大学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和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曾获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和名誉博士学位。2006年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the John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如果说,陶渊明的诗中,篇篇都有酒,那么余英时先生的文字中,可谓篇篇都饱含“中国情怀”。余英时常把自己比作曾侨居陀山的鹦鹉,时时想为中国的文化生命之赓续光大尽一点心意。余英时先生除了义理和考据的专业学术著作之外,不乏饱含史思而笔端常带情感的辞章之作。本书几乎囊括了其代表性的散文,分为“价值篇”、“文化篇”、“历史篇”、“士人篇”、“儒学篇”、“读书篇”等。从中,读者能感受到其发自深厚学养和真诚良知的对于中国文化的眷眷情怀。
余英时先生的著作,已经出版了很多,多是专业性颇强的长篇大论,而先生“小文章”的精彩,往往被人们忽略,这两本书应是补足了这个缺憾。 《卮言自纪》是余先生各种自序的集合,他著作等身,大作写竣,往往自撰一序,将全书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介绍,语言平易中,将复杂的学理...
评分拖拖拉拉翻完了余英时的《中国情怀》,是学术生涯中的散文集。说是散文,实际是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学术文章的通俗化,一部分就是拉拉杂杂说过去和身边的事情。儿子说余英时就是钱穆的传声筒,不看也罢,但我实际上也看不动那些有关中国思想史的大文章,也就是通过这些拉拉杂杂...
评分余英时这个名字,在大陆当代读书人心目中早已矗立为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符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钱锺书先生就许之为“海外独步”。2006年,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余英时,可说是整个中国知识界的一大盛事。有评论者认为,余英时在西方学界...
评分我不在学术圈内,也不在任何一个圈子中,低薪低学历,见识浅薄,只是混世。初知余英时是因为他的书列在《江城》前后。《江城》半年前读过,作者何伟,来自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异国人在中国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城带着学生们的戏剧已然淹没在长江之下。淹没,我喜欢这词。事物都会...
评分中国文化中最具吸纳能力的就是道家了,它统一阴阳,覆盖东西。道德自是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艺术、宗教甚至科学都在道的名下,它们的最高境界就是“艺进于道”。这个道,大概在西语中有“taste”可近似。书中一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自觉在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的大家庭中,也...
中国情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