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係首屆畢業,哈佛大學史學博士。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曾獲國際多所大學的榮譽和名譽博士學位。2006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終身成就奬”(the John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如果說,陶淵明的詩中,篇篇都有酒,那麼餘英時先生的文字中,可謂篇篇都飽含“中國情懷”。餘英時常把自己比作曾僑居陀山的鸚鵡,時時想為中國的文化生命之賡續光大盡一點心意。餘英時先生除瞭義理和考據的專業學術著作之外,不乏飽含史思而筆端常帶情感的辭章之作。本書幾乎囊括瞭其代錶性的散文,分為“價值篇”、“文化篇”、“曆史篇”、“士人篇”、“儒學篇”、“讀書篇”等。從中,讀者能感受到其發自深厚學養和真誠良知的對於中國文化的眷眷情懷。
余英时这个名字,在大陆当代读书人心目中早已矗立为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符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钱锺书先生就许之为“海外独步”。2006年,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余英时,可说是整个中国知识界的一大盛事。有评论者认为,余英时在西方学界...
評分拖拖拉拉翻完了余英时的《中国情怀》,是学术生涯中的散文集。说是散文,实际是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学术文章的通俗化,一部分就是拉拉杂杂说过去和身边的事情。儿子说余英时就是钱穆的传声筒,不看也罢,但我实际上也看不动那些有关中国思想史的大文章,也就是通过这些拉拉杂杂...
評分 評分 評分中国文化中最具吸纳能力的就是道家了,它统一阴阳,覆盖东西。道德自是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艺术、宗教甚至科学都在道的名下,它们的最高境界就是“艺进于道”。这个道,大概在西语中有“taste”可近似。书中一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自觉在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的大家庭中,也...
從“士”到“知識分子”再到“知識人”
评分齣來啦!
评分最後一篇文章是餘英時先生學術思想的脈絡,尤可引起關注。
评分: I712.65/4168
评分讀餘英時先生的散文集《中國情懷》,主要有三個方麵的收獲:一是增加瞭若乾曆史知識;二是在價值觀方麵,對餘先生溝通傳統與現代的努力,有瞭更多同情。而其所提齣的論斷,多平實公允,並不一味迴護“傳統”。三是作者的一支健筆,謹嚴的史論之外,更有一種人文的關懷,這極大地增加瞭讓人閱讀的興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