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2002年买这本《带一本书去巴黎》的时候,没有想过日后要去巴黎,只是冲着“林达”这个名字。自从看了他们写的近距离看美国的三本书后(之所以说“他们”,是因为林达是一对夫妇合用的笔名),就相信只要林达出品就值得一看。看了这本书后,进一步地巩固了这个观点。 2005年岁...
评分文/杰夫 1789年的深夜,路易十六或许还在焦虑着如何在三级会议中,能够让宪法顺利地通过。可是,在巴黎,群情激动的人群早已冲上了街头,在短暂的呼喊当中,一举冲向了一切找得到的国家机器。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一个夜晚,在...
评分 评分巴黎是个怎样的城市呢? 巴黎,众多文学家笔下多姿多彩的自由巴黎,天堂地狱都是它;众多音乐家画家仰慕的艺术圣地,成就落魄还是它;众多思想家塑造的天堂,民主专制还是它。 林达带去的书是雨果的《九三年》。而他在提到多次阅读《九三年》时的认知,我与他不谋而...
评分文/杰夫 1789年的深夜,路易十六或许还在焦虑着如何在三级会议中,能够让宪法顺利地通过。可是,在巴黎,群情激动的人群早已冲上了街头,在短暂的呼喊当中,一举冲向了一切找得到的国家机器。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一个夜晚,在...
因为喜欢巴黎~~~
评分第一次拿到手里,翻翻就错过了 再拿起来的时候,就不肯再错过
评分我们记住了法国的浪漫却忽视了那一百多年间的恐怖与暴动,当昔日统治者眼下的愚众变成暴民,断头台下的冤魂不断聚集,历史在血与风的呼啸下渐渐离去,当一切回归平静,也便有了现在我们格外珍惜的巴黎与浪漫。那个永远有两个君王,一个是统治者,一个是人们所倾佩的艺术家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前者通常暗地里默默倾佩后者,这便是巴黎。那个以一个城市为傲的国家。
评分一直很想成为林达夫妇这样的作家,但是在学识和流畅度上简直是望尘莫及。相比其他旅美/欧的作家,他们看事物的角度非常丰富,从文学、历史、政治、文明史、建筑、美学等方面挖掘一个城市/国家的内涵与深度,而毫无学究气,可谓是极好的介绍。
评分带一本书去产科。临产读完纪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