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史铁生 散文 随笔 哲学 生命 病隙碎笔 人生 中国文学
发表于2025-02-07
病隙碎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要在基督教国家,史铁生一定是个伟大的传教士。这本《病隙碎笔》真像是一本新写就的福音书。
评分史铁生长微博选展
评分确实是很碎的随笔,有些部分是连贯的,大部分则发散得天马行空,大概是把自己大半辈子的所想直接记叙下的白描意识流吧。然而这样的问题便是可读性并不强,文字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却没有去可以安排引领读者思路。于是不同人在不同的段落因为相同的背景而引发共鸣,但全程不迷失且全然读懂有所感的人恐怕也不多。有一些思路反复出现,比如某事某物不是终点,而是过程。或者不能证明无,因为指出缺少什么即是指出存在(这有点诡辩了)。全书有点像作者自己与自己的辩论赛,似乎尽量穷尽各种假设,最后迎向了最合理的那种,然而一人之思依然有限,与其穷举不如专注一种观点。事例略显单一,足球和性类比有时合适有时牵强,对于科学的敬重与提及也略欠缺,文风也有为繁复而繁复之嫌。《合欢树》和《我与地坛》等是伟大作品,这本碎笔则更像一本个人笔记了。
评分确实是很碎的随笔,有些部分是连贯的,大部分则发散得天马行空,大概是把自己大半辈子的所想直接记叙下的白描意识流吧。然而这样的问题便是可读性并不强,文字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却没有去可以安排引领读者思路。于是不同人在不同的段落因为相同的背景而引发共鸣,但全程不迷失且全然读懂有所感的人恐怕也不多。有一些思路反复出现,比如某事某物不是终点,而是过程。或者不能证明无,因为指出缺少什么即是指出存在(这有点诡辩了)。全书有点像作者自己与自己的辩论赛,似乎尽量穷尽各种假设,最后迎向了最合理的那种,然而一人之思依然有限,与其穷举不如专注一种观点。事例略显单一,足球和性类比有时合适有时牵强,对于科学的敬重与提及也略欠缺,文风也有为繁复而繁复之嫌。《合欢树》和《我与地坛》等是伟大作品,这本碎笔则更像一本个人笔记了。
评分这本书是不能示人的,空白处都写满了我的感受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
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
这是我看的第三本史铁生的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那么现在就是这本了。当初只是因为非常非常好奇,一个长久在生病的人,一个活动受限的人,他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书呢? 看过《我与地坛》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满篇文字平淡朴实,却看得我鼻子酸酸的,眼...
评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 我看过的书不太多,印象比较深刻,对自己思想有过强烈震撼的则就更少了,其中就有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和周国平《人与永恒》。这两本书都是09年初读到,前者相对更易懂,当时也算是勉强能读得懂...
评分感觉印刷排版我都很喜欢,页边留白很大,很多人或许不喜欢这样的设计,可是对一本好书来说,我觉得这样还是很不错的,我读书向来喜欢在书页侧边用铅笔写写画画,也不是所谓“批注”,只是觉得似乎记下自己的思维轨迹,下次再看时能发现心路变化。再或者看到好的富于思想力的作...
评分对史铁生先生的印象,最初就是那篇在高中语文读本中的《我与地坛》,只是记得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写作的先生的内心独白等等,对内容却一点都不记得了。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好友读《史铁生散文集》的读后感,被文字的温暖所感动。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的状态,特别需要...
评分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去世的那天晚上,深夜里翻出放了许久却一直未看的《病隙碎笔》,在他的文字里迎来新的一年。 凑巧的是,在我因他的死亡开始的阅读里,他开篇就向我们谈论起死亡与墓志铭。他说喜欢《再别康桥》里的那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他说不需要...
病隙碎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