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男,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乡延津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发表在《人民文学》《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其中《塔铺》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相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华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故乡面和花朵》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
《故乡天下黄花》讲述民国初年,北方某村的孙村长被人勒死在土窑里。一桩命案,结下两家世代冤仇,物换星移,更朝改代,谁当村长,贪权贪色,仍是干戈杀戮,血水溅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展示了古老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岁月。小说语言洗练幽默,人物故事神韵无穷,充分表达了作家的文学性格。
白描的叙述手法,漫画式的勾勒,呈现出的色彩却更为鲜明。 浓重的黑色与灰色之下,让人难以呼吸。 黑灰的世界上,惊心动魄的血色,似乎是唯一永恒爆发的色彩。 四幕场景,你方唱罢他登场。 换了汤,却没有换药。 争斗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对于争斗本身,却从来不变。 还能...
评分故乡事,家事,尴尬事。 第一次听说刘震云以及他的两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和《故乡相处流传》,是自狗冬嘴里。当时他在书店瞥到一本小说:《我叫刘跃进》,煞有介事地翻看起来。然后他以一种难以自持的激动向我介绍了该书的作者和他的两部名声卓著的作品。考虑到这是狗冬...
评分如福柯所说,“权力是‘毛细血管状的’,它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作用于社会机体的每一末端。”权力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受到权力的影响。《故乡天下黄花》讲述了在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小的“连挂村公所牌子的正经牌子的房子也没有”的马村,从民国初年到文革,几十年的权力乱斗史。小...
评分一个村子,两个大姓,三代人,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文革,四个时期。恩怨情仇,就那么一代代传了下来。 你争我斗,越是芝麻绿豆大的官儿,越把权力用的极致,小农意识的小算盘在权力下暴露的淋漓尽致。 解放前当官给人断案,沾个吃烙饼的光,文革的时候,吃“夜草”,夜草...
评分白描的叙述手法,漫画式的勾勒,呈现出的色彩却更为鲜明。 浓重的黑色与灰色之下,让人难以呼吸。 黑灰的世界上,惊心动魄的血色,似乎是唯一永恒爆发的色彩。 四幕场景,你方唱罢他登场。 换了汤,却没有换药。 争斗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对于争斗本身,却从来不变。 还能...
本来想看故乡相处流传,却因无书先看了黄花,,,,,作者野心大,却在故事展开过程中略显力不从心而致空有结构,,,,人物个性的描摹上略显不足,,,
评分看过手机读过一地鸡毛再来翻这本,感觉就像是在翻过天涯明月刀和飞刀又见飞刀再读边城浪子和风云第一刀,原来这个系统的根在这,埋得这么深还这么粗。成长环境告诉我,有些生活工具和方式,从农耕跨到信息社会过了一百年他都没变过丝毫。小时候我看书点煤油灯。
评分看完了很兴奋。 和《白鹿原》有些像,可是《白》有些太玄幻了。 习惯了各方宏大叙事,觉得这小村子里发生的事情更加真实,更贴近人性。借用他人评论:这里面没一个好货。可是,我难道就是好货?
评分喜欢相处流传多一点。
评分“为了文化大革命,为了刺猬和和尚,刺猬和和尚在哪里?人家一个在闺女家住着,一个当了支书,你们呢,要进监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