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男,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乡延津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发表在《人民文学》《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其中《塔铺》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相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华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故乡面和花朵》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
《故乡天下黄花》讲述民国初年,北方某村的孙村长被人勒死在土窑里。一桩命案,结下两家世代冤仇,物换星移,更朝改代,谁当村长,贪权贪色,仍是干戈杀戮,血水溅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展示了古老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岁月。小说语言洗练幽默,人物故事神韵无穷,充分表达了作家的文学性格。
晚清以来,中国开始由乡土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应有史诗般的文学作品反映这一变化,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至今尚未诞生。看过不少农村题材的小说,不满意者居多:《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垃圾就不必说了;《平凡的世...
评分故乡天下黄花——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读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压抑而无力,一段历史的进程被投射在一个小小的山村,这是滚滚历史洪流中一朵浪花,和其它无数朵浪花一样平凡而普遍,在没有人在意的无数瞬间发生和湮灭着。 通篇文章我没有找到一点关于人性善的闪光点,赤裸...
评分如福柯所说,“权力是‘毛细血管状的’,它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作用于社会机体的每一末端。”权力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受到权力的影响。《故乡天下黄花》讲述了在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小的“连挂村公所牌子的正经牌子的房子也没有”的马村,从民国初年到文革,几十年的权力乱斗史。小...
评分欲罢不能的一本书,名字好听,内容又着实勾引人,是读的刘震云的第二本。刘震云,实在是一个能把家长里短写得恰到好处的作者。 最开始读的时候,人名老多了,以为又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巨大关系网既视感。后来,孙家、李家的恩仇又让我有了读吧《白鹿原》时白家、鹿家的感觉。...
评分在这个闷热又狂躁的夏天,我在开着空调的房间,看了这本《故乡天下黄花》。是朋友力荐的一本书,买了来看,确实没有失望。 总的来说,这本书跟《白鹿原》《古炉》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写的建国前后农村的故事,说相似,并不是说抄袭或者雷同。作为80后,其实不知道那段历...
小至一村,远至去国,所有的夺权故事不过都是站队,今天站对的不代表明天也对,在一个地方站对的也不意味着别处也对,想要随时跟上时势,只有祈愿在你有生之年不变天,可惜,天不遂人愿......
评分本来想看故乡相处流传,却因无书先看了黄花,,,,,作者野心大,却在故事展开过程中略显力不从心而致空有结构,,,,人物个性的描摹上略显不足,,,
评分一个小村庄,几代人生死,反映了自民国、抗日、内战至文革的朝代更替、社会变迁。老百姓生如草芥,死如灰尘,无可奈何来,身负痛苦去,境遇从未曾好过。作者文字朴素又简洁,我很喜欢。尤其第一部分民国,我最喜欢。
评分喜欢相处流传多一点。
评分直面真实中国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