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上下)

伪满洲国(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近四百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迟子建
出品人:
页数:834
译者:
出版时间:2004-05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45617
丛书系列: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
图书标签:
  • 迟子建 
  • 伪满州国 
  • 小说 
  • 历史小说 
  • 历史 
  • 中国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伪满洲国》(上下)的作者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作者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年作者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伪满洲国》在作者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支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作者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作者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其心中愈来愈丰满,创作的冲动已经出现,于是又集中做了两个月的资料,到了四月迎春初放之时,便开始了写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晕啊,写了半小时的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但没点好,全没了。 崩溃,气馁。那只有再抽时间好好写一写了。 在这要说的是,这是本好书,很值得看。 是本让人看完会感动的一本书。  

评分

这次是头一次在豆瓣写这种长篇的评论,但主要还不是来写书评的,一来上次完整读完此书还是接近五年前(14年7月份),现在想起来好多情节都忘了(以后再读的时候一定要补一篇完整的书评!)导致书评无法下手,二来一直感觉自己水平太低,还不敢很认真的去写一篇书评(这个可能更...  

评分

多少年前,我在南京山西路长三角图书市场,购得<长篇小说选刊>创刊号,选的就是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只是刚看了开头,就被一个朋友借去,从此杳如黄鹤,一去不返。 今年三月在鼓楼图书馆看到三月新书架上有厚厚的二本<伪满洲国>上下册,我毫不犹豫地借了...  

评分

火车从北京站出发,疾驰北上,到了一座车站一般都会停下来,那里就是山海关。每次列车越过山海关,不自觉的告诉自己,回家了。是的,广袤的东北山河与一马平川的华北冰原本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一代代相处自明朝耸立至今的古关隘不仅成为了地理上的分界,也成为我心灵寄托的一...  

评分

实际上,从图书馆里借出来上下册的《伪满洲国》是红色封皮的。 近1年倒是读了不少的国内中篇小说合集以供消遣时间,中篇小说其实很显功力也很能隐藏不足,据说发表过三篇中篇小说的作家就会面临一个“坎儿”,能坚持下去总有作为,多多少少。 现今国内作家写长篇的功力没有太醇...

用户评价

评分

群像小说如果范围不广,迟子建还是能把控得很好。一旦铺开,就会显得散乱。在没有太大关联的不同的人物故事之间跳跃,我总是会接不上情节。所以,分开不同人物的故事为几个中篇可能会反而更好。

评分

很喜欢迟子建的文风,读起来仿佛在草原上骑着骏马一般流畅。觉得过去人的命运仿佛浮萍一般漂泊,特别女性的命运,仿佛就是被生殖器决定的一幕幕悲剧。好向往东北冬日的景色,什么时候是该走一遭了。

评分

广撒网式行文结构让各个阶层的生活都铺开了,多条线同时推进,却鲜少交集,没有一个主线矛盾推动情节发展。文笔深厚,刻画人物还有些单薄,这种结构的写法利弊突出,很难说好坏,是种尝试吧。也许想面面俱到,反而没有一个小切面进入反映那个时代和社会更深刻。初始惊艳,随后陷入审美疲劳,难得再抓人

评分

人物性格的确是很出彩。有时我猜想,是否有受红楼的影响呢?毕竟一个地区的史册不如一篇家族史好写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就分散得多。有时读到了这个人,想一会儿,才记起来之前他曾出现过。

评分

不想复习就看看小说。迟子建是中小学阶段常读的作家,但是高中之后印象里就没怎么读过了。当时很喜欢她对于北部的自然描写,细小处颇有情味。然而宏观的历史构建却让人有点失望,整体的叙事结构还是在观念化的敌我双方的套式之下展开,特别是对溥仪的书写,格外的让人觉得不舒服。总觉得似乎抹杀了一些历史情境的多元与丰富性。总归还是人的命运打动人。拼图式的写法有些混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