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1973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少年时代在蒲江中学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并开始尝试写作。从12岁起直到中学毕业,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2-1993年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接受军政训练。1997年毕业并保送研究生,跟随陈平原、夏晓虹教授攻读近代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随笔集《压伤的芦苇》是作者作品的第四个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它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及本质。他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字,感受爱,接近爱,传达爱,分享爱——爱既蕴含在温柔与宽容之中,也隐藏在尖锐与锋利背后。
《我生命中的三位女性》这篇文章很好,记得高三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念,之后全班同学互相传阅复印,之后又传到其他班级,力荐!
评分在高一的时候读到他的书,的确是很幸运,读完后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这是我读其他书很少感觉到的。余的书一般是尖刻,激烈,充满一种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反思历史层面和中国当下现实问题上表现的相当充分。幸好,中国有些独立思想家,否则真的是太让人悲哀了
评分随手拿起家中的一本书,其中收录了余杰的《压伤的芦苇》中的几篇文章,第一篇讲安徒生,便被触动。很快把其余几篇都看完,然后明白了“压伤的芦苇”象征什么。不得不说这是我度过的极具煽动力的人文作品,至少关于安徒生、朋霍费尔的那两篇,足以震撼人性,令人动容。这让我很...
评分在高一的时候读到他的书,的确是很幸运,读完后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这是我读其他书很少感觉到的。余的书一般是尖刻,激烈,充满一种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反思历史层面和中国当下现实问题上表现的相当充分。幸好,中国有些独立思想家,否则真的是太让人悲哀了
评分随手拿起家中的一本书,其中收录了余杰的《压伤的芦苇》中的几篇文章,第一篇讲安徒生,便被触动。很快把其余几篇都看完,然后明白了“压伤的芦苇”象征什么。不得不说这是我度过的极具煽动力的人文作品,至少关于安徒生、朋霍费尔的那两篇,足以震撼人性,令人动容。这让我很...
如今觉得看一册余杰的书,就可以列一个书单,但一直这样延续的行文方式可能会疲劳,但万幸,有思想的芦苇在,不知道好久没有风声的芦苇是否安好,会被压伤,但不会不压垮···
评分好多年前看的书了,但一直记忆深刻。
评分这本还没细读,还要找来。
评分转型时期的文字
评分才子,才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