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1973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少年时代在蒲江中学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并开始尝试写作。从12岁起直到中学毕业,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2-1993年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接受军政训练。1997年毕业并保送研究生,跟随陈平原、夏晓虹教授攻读近代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随笔集《压伤的芦苇》是作者作品的第四个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它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及本质。他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字,感受爱,接近爱,传达爱,分享爱——爱既蕴含在温柔与宽容之中,也隐藏在尖锐与锋利背后。
《压伤的芦苇》在2002年出版,标志了余杰从文风到思想的一个大转变,标志了他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爱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与本质。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不妥协、不媚俗、不平则鸣,但更多了些以前所没有的深刻与独到。他试图通过自...
评分余杰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很大,在中国每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会思考自己的出路,罪与罚中,主人公在痛苦的挣扎中选择了上帝作为自己的归宿,看破世事或者说感到抗争已无意义的余杰有着同样的想法也是难免的。曾经在一次讲座中问过阎真先生类似的问题,他委婉的承认宗教是一...
评分《压伤的芦苇》在2002年出版,标志了余杰从文风到思想的一个大转变,标志了他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爱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与本质。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不妥协、不媚俗、不平则鸣,但更多了些以前所没有的深刻与独到。他试图通过自...
评分《我生命中的三位女性》这篇文章很好,记得高三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念,之后全班同学互相传阅复印,之后又传到其他班级,力荐!
评分《压伤的芦苇》在2002年出版,标志了余杰从文风到思想的一个大转变,标志了他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爱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与本质。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不妥协、不媚俗、不平则鸣,但更多了些以前所没有的深刻与独到。他试图通过自...
如今觉得看一册余杰的书,就可以列一个书单,但一直这样延续的行文方式可能会疲劳,但万幸,有思想的芦苇在,不知道好久没有风声的芦苇是否安好,会被压伤,但不会不压垮···
评分怎么说好呢。将他比作王小波明显是抬举了。说是李敖也夸张了。大概是个有点思想的知识分子。少了灵气。这本书有几篇还有些新意。大多只是一人之常见。
评分余杰近年只有恨而没有爱,落入他所厌恶的某党的斗争哲学之中,看问题极端片面,时评文章与现今通俗水货无异,为了反抗而反抗的姿态已经让人厌倦甚至厌烦。
评分:)余杰论道德~~论得过共产主义者么?
评分了解世界的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