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傑,1973年10月生於四川成都。少年時代在蒲江中學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並開始嘗試寫作。從12歲起直到中學畢業,發錶文學作品十餘萬字。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92-1993年在石傢莊陸軍學院接受軍政訓練。1997年畢業並保送研究生,跟隨陳平原、夏曉虹教授攻讀近代文學方嚮的碩士研究生。200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隨筆集《壓傷的蘆葦》是作者作品的第四個階段,他將愛提升到瞭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將它作為生命與寫作的核心及本質。他試圖通過自己的文字,感受愛,接近愛,傳達愛,分享愛——愛既蘊含在溫柔與寬容之中,也隱藏在尖銳與鋒利背後。
在高一的时候读到他的书,的确是很幸运,读完后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这是我读其他书很少感觉到的。余的书一般是尖刻,激烈,充满一种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反思历史层面和中国当下现实问题上表现的相当充分。幸好,中国有些独立思想家,否则真的是太让人悲哀了
評分随手拿起家中的一本书,其中收录了余杰的《压伤的芦苇》中的几篇文章,第一篇讲安徒生,便被触动。很快把其余几篇都看完,然后明白了“压伤的芦苇”象征什么。不得不说这是我度过的极具煽动力的人文作品,至少关于安徒生、朋霍费尔的那两篇,足以震撼人性,令人动容。这让我很...
評分《压伤的芦苇》在2002年出版,标志了余杰从文风到思想的一个大转变,标志了他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爱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与本质。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不妥协、不媚俗、不平则鸣,但更多了些以前所没有的深刻与独到。他试图通过自...
評分高中,大多数女孩子,都是读点唯美浪漫的文字和故事吧~ 我之前也是这样的。 但是读到余杰之后,却彻底变了。 竟然开始喜欢杂文。 喜欢到,读他读的书,找寻,他摘引的句子。 如今,那段时光已然走远,那些或精辟或慷慨的文字,也消失在记忆, 但,偶然看到这个书名,却想起了,...
評分随手拿起家中的一本书,其中收录了余杰的《压伤的芦苇》中的几篇文章,第一篇讲安徒生,便被触动。很快把其余几篇都看完,然后明白了“压伤的芦苇”象征什么。不得不说这是我度过的极具煽动力的人文作品,至少关于安徒生、朋霍费尔的那两篇,足以震撼人性,令人动容。这让我很...
這本還沒細讀,還要找來。
评分比較喜歡前半部的史論部分,還有最後一篇的高考經歷,北大曾經是我的夢
评分我們現在需要的餘傑這樣的人。 一個餘傑比十個金庸,十個錢鍾書的價值更大。
评分高中看到,感覺這會兒已經慫瞭。
评分餘去國小時候有些口吃,劉憲章呢說話也結巴,趕腳就此可以寫一篇大作啊,題目暫擬為《論民主鬥士的反抗意誌——基於生理語言學和言語糾正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