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坏,重建;再毁坏,再重建。罗马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寻宝的人、考古学家、文人 、教皇、政客,前来猎奇,研究,体会,统治,侵略。历经劫难和掠夺,这座永恒之城仍然 保持了她的标记:大竞技场、图拉真圆柱、万神庙。罗马古城,经历了中世纪的劫掠,终于 保存下来。在它的废墟之上,传说的面纱逐渐褪下……。精彩的描绘,让我们从废墟的古城 之中走进人文主义年代,拿破仑的年代,理性的年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1,罗马1415世纪就出现博物馆,1819世纪应该就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博物馆(那个时候出现了一批大英博物馆卢浮宫);中国出现是1901年 2,15世纪罗马就有考古出现。大概了解了为什么西方考古学和艺术史关系更为紧密。 3,猜测拿破仑抢了很多艺术品放在卢浮宫,也推动了19世纪法国成为艺术中心。 4,猜想西方艺术的写实,可能比中国的写意能为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带来更多丰富的史料细节吧 5,墨索里尼通过考古和古罗马文化遗存渲染民族主义,境外考古又成为殖民侵略的借口 6,博物馆的成立和发现,推动了民族想象的建构 7,以自己为观察蓝本,在看一本一本书去一个又一个博物馆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所以感觉想象的共同体讲的很好。另外猜测最有认同感的职业是码农和数学家,因为码农有全世界通用的"文字"。
评分1,罗马1415世纪就出现博物馆,1819世纪应该就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博物馆(那个时候出现了一批大英博物馆卢浮宫);中国出现是1901年 2,15世纪罗马就有考古出现。大概了解了为什么西方考古学和艺术史关系更为紧密。 3,猜测拿破仑抢了很多艺术品放在卢浮宫,也推动了19世纪法国成为艺术中心。 4,猜想西方艺术的写实,可能比中国的写意能为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带来更多丰富的史料细节吧 5,墨索里尼通过考古和古罗马文化遗存渲染民族主义,境外考古又成为殖民侵略的借口 6,博物馆的成立和发现,推动了民族想象的建构 7,以自己为观察蓝本,在看一本一本书去一个又一个博物馆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所以感觉想象的共同体讲的很好。另外猜测最有认同感的职业是码农和数学家,因为码农有全世界通用的"文字"。
评分图片和黑体字
评分考古这门学科与罗马紧密相关,大致勾勒了一下罗马被重新认知而导致的考古与艺术的进展,几百年来挖掘不停,挖与被挖,导致近五百年的遗迹保护意识逐步加强,文艺复兴与随后的巴洛克时期相对保护完好。但罗马在这个层叠的积累过程中不停的刷新认知,过去与未来交相叠映,一个复合化的罗马影像出现在当代,资历比较详实,书作的也小巧可爱,图像印刷精细,排版也悦目,这套书很好。
评分这套书印刷的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