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魯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間創作的小說11篇。
《彷徨》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彷徨》的藝術技巧“圓熟”——深廣的曆史圖景;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畫眼睛”“勾靈魂”的白描手段;豐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義。
裘沙和王偉君兩位藝術傢以畢生精力用畫筆“揭示魯迅思想體係”,執著探索,苦心構思,大膽創造,以“理解的準確,錶現的深刻,藝術的精湛”再現瞭魯迅的世界。
《孤独者》作于1925年10月。从1924年9月到1925年4月,是鲁迅一生中相当痛苦的时期,与周作人的决裂、女师大事件、被教育部解聘等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境况使鲁迅的内心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矛盾的孤独者状态。 “人生终究是虚空还是实有”、“对人世可以抱以希望还是只有绝望,是...
評分写下这几个字我就准备要迎接此间的石头了。 但是还是要说。 关于中国人的愚昧,劣根性,已经多得不计其数了,在当今这个时候,不骂上一句--奴性!愚民!中国人就是素质低!简直就不是个读过书的人。世界上骂中国人最狠毒的不是外国人,而正是中国人自己,就象整中国人最厉害的...
評分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曾写于《彷徨》扉页赠予友人。 想来,鲁迅的孤独在于和兄弟周作人的反目,在于新文化运动的退潮。即便没有了《呐喊》的锋芒毕露,即便书中通篇都是孤独的萎靡的故事,像一个无力的病人那样呜咽地叹息,可你只要定睛一看它...
評分今天又重读了彷徨。对于鲁迅,大概大部分人在童年被考试与课本禁锢时,都食之无味。鲁迅的好,是要年龄大些时才能细细品味。 比起《呐喊》我偏爱《彷徨》,《彷徨》里我又偏爱《孤独者》。初读时是高中,把曾经觉得晦涩难懂的鲁迅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读,在读到这篇时,我却竟明白...
評分《彷徨》中的人物走的是一条明显的下行路线,人物的悲剧性藉由其命运的恶化或曾经纯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现。在作者有意识营造的灰暗阴霾的大背景下,这种悲剧显然无法抗拒。读鲁迅的作品或许可以引人深思,引人追寻和鞭挞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然而命运的恶化仅仅只是改造社会...
魯迅小說好,裘王配圖一般,裝幀最尾,書過沉,不便閱讀。
评分想起初中老師。。總是把彷徨當論據
评分對於魯迅,止於評價。不想用我的膚淺談論他的深邃。
评分最愛的一本魯迅
评分舊書攤上淘到的更早的版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