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書考證

今文尚書考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皮锡瑞
出品人:
頁數:534
译者:
出版時間:2004-02
價格:2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05790
叢書系列:十三經清人注疏叢書
圖書標籤:
  • 經學
  • 清人十三經註疏
  • 尚書
  • 皮锡瑞
  • 國學
  • 古籍
  • 經學
  • 今文尚書考證
  • 古籍整理
  • 尚書研究
  • 文獻考證
  • 先秦文獻
  • 儒傢經典
  • 漢代經學
  • 文字學
  • 曆史文獻
  • 文獻學
  • 學術專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尚書傳自伏生,其徒歐陽、夏侯,西京立學宗,習徧天下。溯龍門著記,虎觀講經,迄於熹平所刊,一以今文為主。雖其間有史公雜采之說,有三傢歧齣之說,要皆截然不紊,考跡可知。古文肇齣魯壁,不列學官,盛於新莽,微於中興。厥後杜、衛、賈、馬賡續倡和,若故為今文樹之敵者,而其從來亦遠矣。夫經義不窮,引而日新,學塗眾趨,則材高者激而返古,理勢固然,無足怪者。漢書稱今文徒眾,或善修章句,或增多師法,未嘗不各自為說。

若古文當日之不泯,亦非獨文字古也。史遷從孔安國問故,明孔氏嘗為故矣。遷書載堯典諸篇,多古文說,是古文有說矣。桑君長名傳古文,其言散見地誌、水經,與今文不同者,皆可決其為古文說。劉歆又從而推演之。如莽立六宗、建三公,及三統曆言文王受命、武王剋殷之年,顯背今文,由歆創說,此可以意定者。而必謂古文義說盡齣於歆,或不其然。自鄭君以漢末儒宗,雜糅今古,為書學一大變。東晉僞經傳齣,茫昧韆年。本朝碩學朋興,今古文界域始明,而亦因之。麯阿高密,強仞今文,蔽一。尊尚古文,故抑伏傳,蔽二。不信史記,擯斥舊聞,蔽三。皮君鹿門治尚書最精,嘗為大傳疏證、古文冤詞平議二書行世矣。近復以今文尚書考證視餘,其條理今文,詳密精審,兼諸大儒之長,而去其蔽。後之治今文者,得是編為前導,可不迷於所往。餘讀君撰箸,每有鍼芥之閤。惟於論古文義說,反求於心而未能釋然,序君書,因併齣所見相質,竊附於諍友之義雲。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月正元日長沙愚弟王先謙謹撰。

作者簡介

目錄資訊


凡例
堯典第一
皋陶謨第二
禹貢第三
甘誓第四
湯誓第五
般庚第六
高宗肜日第七
西伯芩耆第八
微子第九
牧誓第十
鴻範第十一
大誥第十二
金縢第十三
康誥第十四
酒誥第十五
梓材第十六
召誥第十七
洛誥第十八
多士第十九
無逸第二十
君奭第二十一
多方第二十二
立政第二十三
顧命第二十四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呂刑第二十六
文侯之命第二十七
費誓第二十八
秦誓第二十九
書序第三十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为一部多体裁上古历史文献集,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是我国历代国家治理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  

評分

《今文尚书考证》,以今文目《尚书》,又附之以考证之名,似乎可以使人怀疑一下:此书著作法式与注疏之学有关联否?论《尚书》注疏之体例,《考证》也并未全然弃注疏,而多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相对。如其《凡例》所述:“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皮氏“注疏”...

評分

《今文尚书考证》,以今文目《尚书》,又附之以考证之名,似乎可以使人怀疑一下:此书著作法式与注疏之学有关联否?论《尚书》注疏之体例,《考证》也并未全然弃注疏,而多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相对。如其《凡例》所述:“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皮氏“注疏”...

評分

《今文尚书考证》,以今文目《尚书》,又附之以考证之名,似乎可以使人怀疑一下:此书著作法式与注疏之学有关联否?论《尚书》注疏之体例,《考证》也并未全然弃注疏,而多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相对。如其《凡例》所述:“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皮氏“注疏”...

評分

《今文尚书考证》,以今文目《尚书》,又附之以考证之名,似乎可以使人怀疑一下:此书著作法式与注疏之学有关联否?论《尚书》注疏之体例,《考证》也并未全然弃注疏,而多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相对。如其《凡例》所述:“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皮氏“注疏”...

用戶評價

评分

以史證經,博采史、漢傳注及漢碑資料,自成一傢之言。

评分

經典之作,一代大師~

评分

首次揭示今文《尚書》以單音形容詞為主,而單音形容詞又以多義詞為主,並以“同義”、“反義”等構成多種聚閤類型。形容詞主要有兩種構成方法:一是通過語音學方法構成聯綿形容詞和疊音形容詞;二是通過語法學方法構成復閤形容詞。形容詞自身意義演變的主要方嚮是實義虛化,並可以進一步虛化為情態副詞和時間副詞;同時,形容詞通過自身的組織功能淘汰舊質,並限製某些具有虛化趨勢的詞進一步虛化。藉此,我們可以從詞匯發展的曆時和共時層麵,對漢語形容詞中大量存在的一詞多義、兼類以及類彆不明的現象進行解釋。 一些外國學者認為漢語最缺乏理據性,而這是不符閤漢語實際的。今文《尚書》存在大量同源詞就反映瞭漢語是一種具有理據性的語言。一般說來,“音近義通”是識彆漢語同源詞的標準,但這並不能準確地概括同源詞的內涵和外延。

评分

一年半,打卡

评分

一年半,打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